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0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0篇
  21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urpose

Based on two consecutive years of field-scale trials, under different water managements, we illustrated the persistence of remediation effect of palygorskite on a Cd-polluted rice field.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Cd uptake by a plant, pH and Cd chemical extractability, available P/K, and extractable Zn/Cu in paddy soil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palygorskite on Cd immobilization and soil fertility index.

Results and discussion

In contrast to the 1st year, at 0–1.5% palygorskite applied dose in soils, 0.025 M HCl–extractable Cd in continuous flooding reduced by 12.1–19.0%, and that in wetting irrigation increased by 10.9–18.9% in the 2nd year (p?<?0.05). The 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 Cd reduction of 3.0–11.4% and increase of 8.9–12.0% were obtained under above-mentioned water managements (p?<?0.05). Compared with the 1st year, at different clay additional concentrations, grain Cd in continuous flooding reduced by 7.0–11.3%, and that in wetting irrigation increased by 6.5–10.8% in the 2nd year (p?<?0.05). Although trace elements in clay treated soils declined, they had no influence on the grain yield due to a minimum value higher than the critical value of 1.5 mg kg?1 for Zn and 2.0 mg kg?1 for Cu. The available P in continuous flooding took on a maximum increase of 8.2% in the 2nd year (p?<?0.05).

Conclusions

Two consecutive years of field-scale in situ demonstration tests revealed that continuous flooding was a preferable water management regime for Cd immobilization using palygorskite in the rice field. There were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s in extractable Zn/Cu between 2 years.

  相似文献   
2.
为了观察磁处理水培养液对2种十字花科植物莱菔与白芥种子发芽生长的影响.使用不同强度的磁处理水培养液对莱菔种子和白芥种子进行处理,设置对照组,7d统计发芽率、根长、根重,测相对电导率。结果表明:0.08T、0.10T强度磁处理水培养液处理的莱菔子与白芥子发芽和根生长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O.05).0.08T、0.10T磁处理水培养液处理的两种幼株的电导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磁处理水培养液对两种十字花科植物莱菔与白芥种子发芽生长有影响,其生长情况与磁场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薤又称藠头,是我国特色蔬菜。近年来随着薤种植面积的扩大,大蒜根螨(RhizoglyphusalliiButetWang)对薤的为害也迅速加重。大蒜根螨群集于薤地下肉质鳞茎处取食为害,受害鳞茎细小,虫量高时鳞茎由外向内腐烂,干燥时外层表皮变褐;地上部表现生长缓慢,叶片细少、发黄,基部叶片逐渐黄枯并向心叶扩展,重发田块常断垄绝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扩增努比亚山羊LIM结构域基因1(LIM domain gene 1,LMCD1)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LMCD1基因的表达情况,为研究努比亚山羊LMCD1基因功能及探究LMCD1基因在山羊骨骼肌肉发育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从努比亚山羊背最长肌组织中提取总RNA,应用RT-PCR方法扩增LMCD1基因CDS区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LMCD1基因以同源重组的方式连接pEGFP-N1载体,经酶切、测序鉴定后重组阳性质粒命名为pEGFP-N1-LMCD1;将pEGFP-N1-LMCD1重组质粒转染至山羊骨骼肌卫星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努比亚山羊LMCD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努比亚山羊LMCD1基因CDS区序列全长1 092 bp,编码363个氨基酸。LMCD1蛋白分子式为C1775H2818N508O533S29,分子质量为40.73 ku。努比亚山羊LMCD1基因CDS区序列与山羊相似性最高(99.8%),与斑马鱼相似性最低(55.4%),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在87.0%~98.8%之间。LMCD1蛋白无信号肽,不存在跨膜结构域,为亲水性蛋白。通过构建努比亚山羊pEGFP-N1-LMCD1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至骨骼肌卫星细胞,过表达LMCD1基因,产生绿色荧光信号。【结论】 试验成功扩增LMCD1基因CDS区序列,构建了pEGFP-N1-LMCD1真核表达载体,并分析了生物学功能,为后续开展LMCD1基因在山羊骨骼肌肉发育中的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河南省314家麦农和30个基层政府部门55名工作人员的实地调研数据,对农户和政府的气候变化认知与适应措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麦农和基层政府对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其中,对于气候系统的变化,麦农的认知度高于基层政府;对于气候变化的具体表现和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麦农的认知度低于基层政府。研究还发现,麦农和基层政府对气候变化适应措施的选择偏好不同。超过80%的小麦种植户采取了气候变化适应措施,但主要是增加农药化肥投入和增加灌溉等被动性适应措施,基层政府倾向选择营造农田防护林和推广农作物新品种等主动性适应措施。对于气候变化适应的政策支持,加强气候变化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推荐农作物新品种、暴雨和干旱预警是麦农和基层政府的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牙鲆"鲆优2号"在不同养殖地区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实验利用连续多代对生长性状和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病性状遗传参数评估和基因组选择的结果筛选出的亲本,建立28个"鲆优2号"家系,在河北(Site 1)和山东(Site 2)进行对比养殖试验,利用混合线性动物模型对生长和存活性状进行了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Site 1和Site 2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5和1.2 g/d,养殖成活率分别为81.4%和82.2%,"鲆优2号"在两个养殖地点的生长和抗病性能均表现优异。不同养殖环境间收获体质量和存活性状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57(<0.7)和0.82(>0.7),说明不同养殖环境间收获体质量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但是不同养殖环境间存活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不显著。研究表明,牙鲆"鲆优2号"新品种在不同养殖地点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均表现良好,为保证良好的推广效果,需要对牙鲆的制种方案进一步优化,针对不同的养殖地区进行"鲆优2号"苗种生产,或培育具有普适性的"鲆优2号"苗种,保证在不同养殖环境下的快速生长和高存活率优势。  相似文献   
7.
采取几种节水耕作方法在潮土棉田做了4年的试验研究,对不同处理的土壤墒情、蓄水、供水情况及棉田产出结果做了综合调查,选出了在该区棉花产量最高和经济效益最好的节水耕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生物化学中模式识别、定量构效关系、化合物结构解析等运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烤烟品种NC102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烤烟品种NC102在云南烟区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参考,在云南省石林县板桥镇马街村进行了施氮量、株行距、留叶数、打顶时期4因素3个水平对该品种产量、产值影响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施氮量与株距互作对NC102产量的影响极显著,株距、留叶数的影响显著;施氮量、株距、施氮量与互作株距对产值的影响极显著,留叶数的影响显著;各因素对NC102产量与产值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施氮量施氮量与株距互作株距留叶数。NC102品种的田间最佳技术措施组合为施纯氮量6.5kg/667m2、株距0.6m、留叶数20片、现蕾打顶。  相似文献   
10.
王喜  谢应明  权涛 《油气储运》2019,(2):167-172
以水合物的形式储运天然气具有储存压力低、安全可靠等优点,但水合物在天然气储运技术领域的应用仍然受到储气量低、生成速度慢等因素的限制。以甲烷水合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研究了压力、恒温浴温度、表面活性剂SDS质量浓度以及甲烷气体进气时间对甲烷水合物在冰浆中鼓泡生成的作用规律。试验压力范围为4~6 MPa,恒温浴温度范围为-1~1℃,表面活性剂SDS质量浓度范围为100~800 mg/L。结果表明:压力变化对最终的储气体积摩尔浓度影响不大;当恒温浴温度由-1℃上升至1℃时,反应持续时间缩短11.5%~17.4%,储气体积摩尔浓度降低7.4%~8.5%;适当延长进气时间,有助于缩短诱导时间,提高甲烷水合物的生成速率和最终储气体积摩尔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