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7种睡莲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探讨影响其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7种睡莲叶绿体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相似,基因组序列富含A/T碱基,密码子第3位碱基以A/T结尾为主;有效密码子数(ENc)分别为40.14~61.00、40.14~61.00、40.55~57.61、39.77~57.61、39.55~57.30、39.56~61.00和40.10~61.00,均明显大于35,表明其密码子使用偏好性较弱。ENc-plot、PR2-plot和中性绘图分析表明,它们的叶绿体密码子偏好性形成受自然选择、碱基突变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自然选择起主导作用。通过同义密码子RSCU值分析,发现以A/T结尾的高频密码子27个,以G/C结尾的低频密码子26个,进一步依据密码子RSCU和△RSCU值,最终确定出4个最优密码子。此外,基于7种睡莲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特征RSCU值、CDS序列及其全基因组序列分别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3种方法构建的物种间进化关系相似,均划分为2大分支,其中Nymphaea alba var.rubraNymphaea alba、Nymphaea ampla、Nymphaea capensis、Nymphaea jamesonianaNymphaea lotus划归第1分支,Nymphaea mexicana单独形成第2分支。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物种内遗传关系与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3.
广西兰花镰刀菌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鹤望兰是旅人蕉科的一种常绿多年生草本花卉,株高可达1 m多,肉质根,粗壮,茎不明显或无茎,叶形似芭蕉,有一个长而圆的柄.花序顶生或叶生,佛焰苞状总苞片长约15 cm,近水平生长,绿色,边缘带红晕,总苞内有6~8朵花,顺次开放.鹤望兰叶大姿美,四季常青,花形奇特,整个花序宛如仙鹤引颈遥望(因而得名鹤望兰),艳丽夺目,花期又长,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而且显得庄重大方.用作切花、切叶,瓶插水养,具有独特的风格,鹤望兰又称极乐鸟之花,象征着吉祥、幸福、自由.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基组分、不同培养时间对‘保罗兰’睡莲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为睡莲杂交育种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法,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离体萌发情况。【结果】20和40 mg/L的硼酸(H_3BO_3)处理均能促进花粉萌发,适宜浓度的蔗糖和低浓度的Ca~(2+)处理能显著提高花粉的萌发率;睡莲花粉在培养的4 h之内,花粉萌发率上升较快,4~6 h萌发率趋于稳定。花粉管生长在前2 h生长较快,2~6 h生长趋于稳定。【结论】10%蔗糖+20 mg/L或40 mg/L H_3BO_3+20 mg/L氯化钙(CaCl_2)是‘保罗兰’睡莲花粉最适萌发培养基组分,最佳镜检时间为4 h。  相似文献   
6.
苏铁在我国有非常丰富的种类。苏铁类植物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演化缓慢,且具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记录,所以其对古生物学、古气候学、古地理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苏铁类植物也为研究种子植物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线索。本研究综述目前已报道的苏铁属植物的病虫害,为全面了解苏铁病害提供信息参考,为苏铁属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蝴蝶兰为兰科 ,蝴蝶兰属作物 ,原产于亚热带雨林。植株自身结构非常特殊 ,既无匍匐茎 ,也无假珠茎 ,每株只长出数张活象汤匙般肥厚的阔叶 ,交互叠列在基部上。白色粗大的气根则露在叶片周围 ,能吸收空气中养分 ,有的攀附在花盆的外壁 ,极富天然野趣。到了新春时节 ,植株从叶腋中抽出盈尺长的花梗 ,并且开出形如蝴蝶飞舞般的花朵 ,深受花迷们的青睐 ,因此被誉为“洋兰王后”。1 蝴蝶兰的习性蝴蝶兰为常绿草本 ,属附生兰类 ,茎短 ,叶大革质 ,肥厚 ,花茎数枝以上 ,花大 ,蝶状 ,花期 2个多月。植株耐荫喜热 ,宜长于多湿而通风的环境中 ,需光约 …  相似文献   
8.
稻曲病是一种由Ustilaginoidea virens (cooke) Takahashi侵染引起的水稻穗部病害,在中国广泛发生。被稻曲病侵染后,水稻产量与品质会受到严重影响。研究稻曲病菌侵染水稻的过程及其致病机制,将为稻曲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介绍了稻曲病菌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分生孢子的形成和萌发及其相关基因以及稻曲病菌与水稻分子互作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正常的自然情况下,甘蔗生产受到天气的影响是有限的。然而,当甘蔗遭遇到罕见的、大范围的、持续低温冰冻的极端恶劣天气时,在不同水平的等高线地带调查发现,甘蔗受到灾害后生长点、蔗茎组织均受损伤或坏死;新台糖22号、新台糖16号、园林6号、桂引9号糖分在32d内分别下降1.64、0.55、1.04、0.45、平均下降率为6.4%;同时,直接影响宿根蔗和自留蔗种繁殖的亩出苗数、出芽率、有效茎、平均株高等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