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07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安徽名茶——特级尖茶产于皖南泾县,主要产区分布在铜山、南容、茂林、爱民、汀溪乡一带。茶树多分布在海拔800米左右的高山峡谷地区,受群山环抱,常年云雾滋润山区,天然林木苍郁,阳光直接照射时间短,昼夜温差大,溪涧遍布,土壤肥沃,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及有益物质的积累。加之采制工艺的精细讲究,决定了特级尖茶外形好、内质优,色、香、味、形都佳。1986年特级尖茶被评为部优产品。由于内  相似文献   
2.
泾县特尖     
泾县特尖是安徽省传统名茶之一,产于皖南山区泾县。特尖茶芽叶挺直,毫多肥壮,色泽苍绿,形似待放的兰花;香高爽芬芳,汤色清沏,味甘醇鲜爽,一九○○年前已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而畅销。特尖主要产在泾县的铜山、南容、茂林、江溪、爱民乡一带的深山地区,自然条件独厚,林木葱郁,常年阵阵云雨即朝雾,阳光直射时间矩,昼夜温差大;深秋林木落叶形成天然有机质,茶园土壤肥沃;加之阳春三月遍野兰花吐芳,幽香四溢,茶芽受薰染。特尖茶采摘考究,炒制精细。一般在谷雨前开采,选壮棵壮芽,无对夹、病虫害和破损芽叶:只采上午,及时炒制。目前仍传统手工制法,炒制必须狠抓二道美、一是杀青、用平口茶锅,锅要擦净,保持光滑清洁,每炒三至五锅就要用新草专将锅撩一次。锅温吞茶叶情况通  相似文献   
3.
番荔枝活性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番荔枝(Annona squamosa)活性物质番荔枝内酯、生物碱、环肽、萜类、甾类和糖甙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在于从该植物中发现的新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并对其开发利用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混合发酵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混合发酵技术应用于分离自南海红树植物的2株内生海洋真菌(菌株编号为1924#和3893#)的培养,其发酵液乙酸乙酯粗提物表现出明显的杀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 Hühner)和中华鳋(Sinergasilus spp.)的活性。从该粗提物分离到2个纯培养未能得到的次级代谢产物A和B,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它们为2-甲基水杨酸(A)和环(苯丙-苯丙)二肽(B)。其中优势代谢产物A是粗提物具有杀虫活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地处皖南山区的泾县铜山公社麻岭生产队,这里丛山峻岭,适宜兴茶,盛产竹木柴炭茶。全队山场面积8251亩,141.5亩茶园。这里居住40户人家161人全靠竹木茶营生。过去重粮轻茶,自1970年以来茶叶产量徘徊在七千斤上下,1980年交售给国家只有2845斤,均价担茶141.55元。面对茶叶产量逐年下降的趋势,该队于80年夏茶后,采用茶园分户管  相似文献   
6.
泾县特级尖茶,主要产在茂林、南容一带。这里自然条件好,气候温和,全年日照为1,400多个小时,雨量充沛,年雨量1,450毫米左右,年平均温度15℃—17℃,相对湿度平均在85%以上,山高树多,土壤肥沃,一般都是乌沙土质,PH 值在4.5—5.5之间。产地紧靠太平猴魁地带,相传1900年太平猴魁在南京南洋劝业会和农商部颇受欢迎时,特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