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应用声速组织定量技术(sound velocity tissue quantification,STQ)测定早期日本血吸虫感染者肝脏域速度指数(zone speed index,ZSI),获得域声速值(zone sound speed,ZSS),并探讨检测方法。方法:应用ZONARE Zone Ultra超声仪检测肝纤维化声像图0级血吸虫病肝39例,分别检测肝左叶包膜下0、1cm,肝右叶包膜下0、1、2、3cm 处 ZSI 值,计算各部位检测成功率、组内相关系数(ICC),选择合适检测部位。分析年龄、性别及检测深度与ZSS值的关系。结果:血吸虫病肝 ZSI值检测稳定性较好,与年龄、性别不相关,肝右叶包膜下1 cm 为最佳检测深度。结论:声速组织定量技术可以应用测定肝脏ZSI值定量评估血吸虫病肝组织硬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骨窗穿刺抽吸治疗脑脓肿的可行性。方法:外伤性开颅术后形成脑脓肿3例患者,超声引导下经颅骨缺损区皮肤行脑脓腔穿刺,分析穿刺过程和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超声引导下脓肿抽液。1例患者术后复查脓腔有残留,再次行超声引导下抽吸治疗。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可动态监测的优点,对脑脓肿的治疗具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影响下,超声引导置管硬化治疗巨大肝囊肿的结局,筛选影响该治疗方式疗效的高危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首次超声引导下置管硬化治疗的单纯性巨大肝囊肿(直径≥10cm)7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复发的原因,运用单因素分析得出的与囊肿复发有关的变量进入回归统计,采用Logistic法建立回归模型。结果:巨大肝囊肿患者72例中有效58例,复发14例。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性别、囊肿数量及是否合并慢性肝功能损伤与囊肿的复发无显著相关性;而患者年龄、囊肿硬化后囊腔有无分隔、囊肿最大径线及容积与囊肿治疗后结局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囊肿硬化后囊腔有无分隔、囊肿最大径线及囊肿容积是影响囊肿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囊肿硬化后囊腔内出现分隔、囊肿最大径线及容积是影响超声引导下置管硬化治疗巨大肝囊肿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超声造影分析评价血吸虫肝纤维化程度。方法:对临床诊断的血吸虫病患者40例进行超声造影,根据超声造影剂到达肝动脉、门静脉、肝实质及肝静脉的时间,计算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A-HVTT),门静脉肝静脉渡越时间(PV-HVTT)及肝实质肝静脉渡越时间(PA-HVTT),分析其差异及相关性。结果:造影剂到达 HA-HVTT、PV-HVTT 和 PA-HVTT 随血吸虫病的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增加而缩短,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超声造影对评估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程度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