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4篇
  202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春小麦“圆柱”是一个矮秆、多粒、高蛋白、高赖氨酸种质资源。本研究应用单体分析方法,对其矮秆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圆柱的矮秆基因分别位于其2B、4B和5D染色体上,表现为完全隐性遗传。对比研究发现,圆柱2B和4B染色体上的矮秆基因与迄今已经定位和尚未定位的小麦矮秆基因不同,为新的矮秆基因。故此,圆柱可能是一个新的矮源。  相似文献   
2.
我国小麦的大粒资源及大粒源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到本世纪三十年代世界主要产麦国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要求适合提高了水肥条件、机械收割、抗倒伏较矮的高产品种,从而更一步推进了小麦矮化育种。五十年代以来,国外小麦矮化育种有了长足的进展。一批又一批丰产潜力较大的半矮  相似文献   
4.
我国小麦大粒品种资源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小麦获得更高的产量,需要有更高丰产力的品种。如何培育具有更高丰产力的品种,目前普遍的看法是:在矮化育种基础上选育大粒型(千粒重高、粒饱粒大)的优良品种,而为了选育千粒重高的品种,必须有优良的大粒资源。  相似文献   
5.
我国小麦大粒种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述了我国小麦大料种质分级标准,生态区划,基因表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源的归类,遗传特点等方面研究进展。介绍了一批大粒与矮秆,早熟性状相结合的种质。  相似文献   
6.
小麦F_1单体标记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继增  丁寿康 《作物学报》1991,17(2):157-160
单体分析是小麦基因定位的最常用方法。迄今已命名的300多个小麦基因,多数是采用单体分析方法进行基因定位的。在单体的后代中大约有3/4的单体株和1/4的二体株,通常需镜检根尖或花粉母细胞染色体将单体株与二体株区分开。镜检鉴定需仪器设备及熟练的技术,而且工作量大。所以自单体分析方法问世以来,国内外学者均希望能找出一  相似文献   
7.
8.
小麦新品种系宛原50-2矮秆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继增  丁寿康 《作物学报》1994,20(3):297-301
宛原50-2是一个株高比常用矮矮,农艺性状较好的新品系。通过21个单体系F1、F2的株高和F2的赤霉酸反应及测交分析,发现该品系携带有4对或4对以上的矮秆基因。其中Rht IS位于染色体4B**上;Rht8和Rht9分别位于染色体2D和7B上;一对可能通过诱变产生的对赤霉酸不敏感的矮秆基因,暂命名为Rht(Wan),位于染色体4D上。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国内部分矮秆小麦品种(包括半矮秆)及主要亲本对赤霉酸(GA_3)的反应,鉴定出50个GA反应不敏感的矮秆品种和42个GA反应敏感的矮秆品种。根据这些品种的反应型及系谱,对其矮源进行了分析,有27个品种的矮源为赤小麦,4个品种的矮源为农林10号,其余品种的矮源不详。其中有14个品种可能携带新的矮秆基因,需要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小麦的主要矮秆基因及矮源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本研究首次对我国小麦的主要矮秆资源进行了赤霉酸(GA#-3)反应鉴定,结果发现其中以不敏感型居多。通过系谱追踪、赤霉酸标记、测交与单体分析等综合技术,明确了我国小麦的矮源主要有4个:(1)Daruma,以水源86和农林10号为代表,具Rht#-1和Rht#-2两对GA反应不敏感矮秆基因,分别位于染色体4B和4D上。(2)Saitama27,以St2422/464为代表,具一对弱的GA不敏感矮秆基因Rht#-1s,位于染色体4B上。(3)辉县红和蚰包暂定为一类,具一对GA不敏感矮秆基因,位于染色体4D上。(4)赤小麦,以阿夫为代表,具Rht#-8和(或)Rht#-9一对或两对GA敏感的矮秆基因,位于染色体2D和(或)7B上。研究中还筛选与培育了一些矮化力强,落黄好的优异矮秆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