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20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马来西亚砂拉越洲金辉蚕桑农场自1999年开始从我国引进杂交桑进行栽培试验,前报对其生长发育、产叶量及抗病性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证明中国杂交桑对当地的生育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并表现较高的生产性能,与当地栽培的桑品种相比,塘10×伦109产量较高,粤桑2号的抗病性较强,丰驰桑在产量  相似文献   
2.
桑树草本化栽培技术及条桑收获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相似文献   
3.
以尼罗罗非鱼为研究对象,采用鱼-菜共生养殖技术对6口池塘(A组:试验组,3口池塘;B组:对照组,3口池塘)罗非鱼生长性能、水质影响和养殖效益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196 d养殖周期内,鱼-菜共生模式(A组)下罗非鱼的生长速度、成活率、肥满度分别显著提高18.9%、13.3%和37.0%(P<0.05),饲料系数降低10.6%(P<0.05);在水质改良方面,试验组COD、浊度、亚硝酸盐、总氨氮及溶解性正磷酸盐的含量与对照组(B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A组池塘浮游植物密度和浮游动物密度均显著低于B组(P<0.05),但浮游动物生物量显著高于B组(P<0.05).同时,A组浮游植物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显著高于对照池塘(P<0.05).表明鱼-菜共生养殖技术,具有提高罗非鱼生长性能、提高养殖池塘浮游生物多样性、改善养殖水质、降低水体污染和增产增值等优点,不失为一种生态健康高效的精准池塘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配比对桑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植物营养诊断综合法(Diagnosis and Recommendation Integrated System,简称 DRIS法)在指导多年生木本植物施肥取得了成功,本实验试图通过研究不同肥料配比对桑园桑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便为以后建立桑园综合诊断施肥法(DRIS法)打下基础,以改变桑园施肥模式一直在仿效水稻、小麦等禾本科作物的现状,从而更科学地指导蚕桑生产。在本试验条件下,磷肥用量以600克处理的产叶量为最高,其对桑叶的产量构成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桑树条数、新梢重、叶梢比、单片桑叶重量等因素来实现,而且这个时候桑叶的品质亦较好;钾肥用量以210克处理的桑叶产量为最高,对产量构成的影响与磷肥有所区别,钾对单片桑叶重基本上没有影响,主要影响条数、新梢重及叶梢比;对叶质的影响主要是可溶性总糖。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的蚕桑生产只有砂拉越洲的三马丹(Sematan)地区仍在计划发展中,该地区位于加里曼丹岛的西北端,终年炎热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海洋性气候,年温差小,而昼夜温差较大.年降雨量在3000mm以上,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2月的雨季,3~9月旱季降雨较少,但一般不出现旱灾.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桑树枝叶生长旺盛,而且没有落叶休眠期,因而可以终年养蚕.  相似文献   
6.
草本化栽培桑园适用除草剂的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桑园草本化栽培作为一项新的技术模式,以杂交桑为主要栽培品种,采用无干养成、全年多次条桑收获的栽培形式,具有提高工效、降低成本、有利于规模化经营等优点,在江浙部分蚕区已被应用于生产实践。由于草本化栽培在树型养成及剪伐收获方面的特殊性,在采用化学除草剂实施除草管理工作时,稍有不慎便会造成药害,影响桑树腋芽萌发及其再生长,  相似文献   
7.
草本化栽培杂交桑在种茧育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试验以杂交桑“沙2×伦109”为材料,以普通桑园的湖桑32号片叶育为对照,就草本化栽培杂交桑在种茧育上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配合施用叶面肥0.2%PGH-X的情况下,供试杂交桑在原蚕生长发育、茧质及制种成绩方面与对照区相近或持平,说明原蚕饲养采用草本化栽培杂交桑及条桑二回育形式具有可行性。使用叶面肥0.15%PGH-D可使原蚕5龄期经过延长,对家蚕生长发育表现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稻田除草剂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通过静态法测定6种除草剂10%(噁)唑酰草胺乳油、20%(噁)唑·灭草松微乳剂、20%(噁)唑·氰氟乳油、18%五氟·氰氟草可分散油悬浮剂、20%氰氟·双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和15%嘧肟·氰氟草水乳剂对斑马鱼和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10%(噁)唑酰草胺乳油对斑马鱼、大型溞的急性毒性为高毒,20%(噁)唑·灭草松微乳剂、20%(噁)唑·氰氟乳油对斑马鱼、大型溞的急性毒性为中毒,18%五氟·氰氟草可分散油悬浮剂、20%氰氟·双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和15%嘧肟·氰氟草水乳剂对斑马鱼、大型溞的急性毒性为低毒.由此可见,对于中高毒农药,应严格控制其使用量,从而减少其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乙腈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了啶虫脒在露地和大棚2种种植条件下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表明:9%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同时在露地和大棚中按有效成分30.375 g/hm2剂量(推荐高剂量的1.5倍)施药1次,啶虫脒在露地和大棚黄瓜及其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20、0.13 mg/kg和0.29、0.14 mg/kg,露地黄瓜和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均分别低于大棚;相应地,啶虫脒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9.7、9.4 d(露地)和10.1、11.9 d(大棚)。9%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同时在露地和大棚中按有效成分20.25 g/hm2和30.375 g/hm2的剂量施药1次和2次,在相同施药剂量、施药次数和采收间隔期情况下,除个别情况外,露地黄瓜中啶虫脒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大棚,分别为0.01~0.05 mg/kg(露地)和0.01~0.09 mg/kg(大棚)。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对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土壤中百菌清的消解动态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百菌清对温度具有一定敏感性,降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湿度影响百菌清的降解,在一定的土壤持水量范围内,土壤含水量越高,百菌清降解速度越快;光照强度对于百菌清降解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加盖薄膜时降解速率略有加快.在湿度60%条件下,当温度为25℃和35℃时,百菌清在土壤中消解较快,半衰期为6.09 ~8.99 d,消解趋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