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分析2009/2010年内蒙古冬季低温的特征。并通过对欧亚地区大气环流、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北极涛动指数和EI Nino年内蒙古冬季气温的分析,探讨此次低温的气候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冬季低温是内蒙古自1986年以来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一次冬季低温。强降温的同时,还伴随着强降雪和大风沙尘天气。地面西伯利亚高压偏强、850 hPa内蒙古北侧偏北气流偏强、500 hPa位势高度场偏低、东亚大槽位置偏西偏强以及强冷空气活动频繁是造成此次低温的主要原因。此次低温还与北极涛动指数负异常和EI Nino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很多种植户对于打药这事并不重视,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那么应该如何正确科学的打药,才能让大家在打药时可以事半功倍,以提高效率呢?一、根据温度及其变化趋势确定打药时间无论是植物还是昆虫或病菌,20-30℃,尤其是25℃,是其最合适的活动温度。此时打药,对处于活跃期的病虫草会更有效,对作物更安全。一年四季打药时间如下:1、夏天高温季节,打药时间应该在上午十点之前和下午4点以后。2、春秋凉爽季节,应该选择在上午十点以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分位方法,对内蒙古100个站1961-2010年冬季(11月至次年2月)和季内各月平均气温序列进行分析,确定了单站冷暖事件阈值,并将单站冷暖事件分为弱和强两个等级。以此为基础,采用相对比例,确定内蒙古全区和东、西部区域冷暖事件的界定方法及等级划分标准。结果表明:前期(1961-1987年)内蒙古只有强冷事件而未出现全区性强暖事件,后期(1988-2010年)则以强暖事件为主,但2000年以来强冷事件时有发生。针对内蒙古强冷暖事件,分析了同期北半球对流层大气环流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强冷事件期间,北半球对流层中上部,乌拉尔山阻高和鄂霍次克海阻高异常,并伸向极区,使得亚洲区极涡明显偏南、偏强,地面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强大;在强暖事件期间,乌拉尔山阻高和鄂霍次克海阻高偏弱,亚洲区极涡明显偏弱并向西向北收缩,地面西伯利亚高压明显偏弱。  相似文献   
4.
5.
谷子是枣强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技术落后、田间劳动强度大、鸟害严重等原因,造成谷子种植面积逐渐减少。文章根据枣强县生产现状,提出了谷子生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麦是枣强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0万亩左右。近年来,由于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配方施肥技术的科学应用以及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大力推广,使小麦产量逐年提高。同时随着水肥和高产条件的不断改善,病虫草害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新的种类不断增加,一些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特别是近几年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赤霉病危害程度日趋严重,对小麦的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有效控制病虫草危害,确保小麦持续稳产高产,现将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棉花种植产区深受枯萎病、黄萎病的侵害,给棉农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那么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怎么防治呢?一、棉花枯萎病1、棉花枯萎病田间症状识别症状:棉花感染枯萎病后,由于生育期及气候条件的不同,常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类型。(1)黄色网纹型。病苗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叶脉褪绿变成黄白色,而叶肉仍保持绿色,呈现黄白色网纹状斑块,可扩大到整个叶片,最后干  相似文献   
8.
正番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之一,风味独特且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很高的种植价值。采用日光温室种植越冬茬番茄,在弥补供应淡季的同时,还能获得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现将越冬茬番茄的日光温室大棚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一、品种选择选择耐低温、耐弱光、生长发育及结果性状好,产量高、品质好、耐贮运、抗病性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小麦应用"混博"缓释颗粒剂农药拌种对小麦地下害虫及春季蚜虫的防治效果,安排了小麦用"混博"拌种示范,结果表明,小麦用"混博"拌种对防治小麦地下害虫及蚜虫效果显著,并且具有使用方便、省工、低残留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赤峰地区气候变暖及其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赤峰地区1951—2006年的气温、降水、沙尘暴等资料,分析了赤峰地区近50a来的气候变化趋势,探讨了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赤峰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已成事实,1987年是气候变暖的突变时间点。气候变暖后,低温日数明显减少;无霜期延长,积温增加;旱涝和降水异常天气现象发生的概率增大;大风和沙尘暴发生概率减少。分析认为:气候变暖对赤峰地区农业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则是弊多利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