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采用非损伤DNA分析技术,在上海崇明岛自然保护区和辽宁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斑背大尾莺(Lo-custella pryeri)种群样本中检测出15个新的mtDNA控制区单倍型。结合已发表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崇明岛自然保护区的种群与江西南矶山、辽宁双台河口、黑龙江扎龙地理种群间没有显著的遗传差异,该结果显示出上海崇明岛种群与其他3个地理种群的巢形相异在遗传学上缺乏关联。此外,双台河口新定义的3个单倍型与南矶山、双台河口、扎龙地区的单倍型以及双台河口以往发现的单倍型发生了明显分化,其分支间遗传距离显著大于各栖息地种群(约10倍)。这暗示了双台河口分布的斑背大尾莺种群部分发生了分化,或者后分化出的进化支(W,R)属于斑背大尾莺指名亚种或新亚种。  相似文献   
2.
2016—2018年,连云港市黑斑蛙养殖产业发展迅速,现已成为当地最重要的野生动物繁育产业,但在养殖管理、养殖技术、养殖设施、营销模式和养殖产业化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对连云港市2016—2018年黑斑蛙养殖产业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分别从科研投入、建立黑斑蛙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拓展黑斑蛙养殖产业化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黑斑蛙养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野生动物是特殊的生物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连云港市野生动物繁育产业健康发展,本文立足于连云港市野生动物资源繁育现状,针对繁育产业化、技术力量、法律宣传、信息交流、产业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崇明东滩斑背大尾莺的巢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随机样线法在各种生境类型中系统地寻找斑背大尾莺的巢,并在野外追踪观察的基础上用样方法对斑背大尾莺(Megalurus pryeri)的巢址选择开展初步研究。共测量了33个斑背大尾莺巢,并以巢为中心选取1 m×1 m样方测量反映巢址特征的8个生境参数,同时分析对照样方以进行比较,通过主成分分析探讨影响巢址选择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斑背大尾莺的巢位于丛生草本的下方,营巢生境有两种,在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生境中有19个(57.8%),在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的混生生境中有14个(42.4%);巢址生境(n=132)与随机对照样方(n=132)比较,Mann-Whitney U检验的结果显示,斑背大尾莺偏好于枯草密度高、滩涂水浅的地方营巢,多数靠近小道;主成分分析表明,植被隐蔽因子和空间位置因子贡献率最大,是影响斑背大尾莺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斑背大尾莺(Locustella pryeri)不同地理种群间繁殖生态是否会出现分化,于2010年、2011年4—6月在崇明东滩(东经121°9’30″~121°54’00″,北纬31°27’00″~31°51’15″)对斑背大尾莺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观察。结果表明:崇明东滩地区斑背大尾莺的巢型有两种,即浅杯状无盖巢和椭圆状有盖巢;产卵期3~6 d;孵化期10~12 d;育雏期14 d左右。其中:巢内育雏9~10 d(平均值=(9.18±0.41)d,n=11巢);巢外育雏4~5 d(平均值=(4.75±0.45)d,n=11巢)。斑背大尾莺的孵化率为53.85%(42/78),离巢率为80.28%(57/71),卵成功率为37.18%(29/78),将其与扎龙、双台河口两地斑背大尾莺的繁殖生态进行比较,发现3者在繁殖生态方面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在参照国内外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为依据,结合连云港市森林资源清查的现状资料,分析评估了连云港地区杨树纯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养分积累、固碳释氧和空气净化等方面的生态价值。结果表明,1 hm2杨树纯林年均生态效益达137 513.11元,全市99.2 km2杨树纯林的生态效益达到136.41亿元/a,远超其收获木材的价值。营造杨树林对改善本地区生态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利用样点法对连云港市大圣湖非繁殖期水鸟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进行研究。非繁殖期大圣湖共记录到水鸟14种9 088只,隶属3目3科,其中冬候鸟11种、留鸟1种、旅鸟2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3种,江苏省重点和国家保护的"三有"鸟类11种。非繁殖期大圣湖水鸟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C)分别为1.23、0.47和0.44,优势种为鸳鸯和罗纹鸭。在大圣湖越冬的鸳鸯和罗纹鸭种群数量分别为(377.33±12.81)和(1 273.33±1 265.05)只。大圣湖是雁鸭类的越冬地,对鸳鸯和罗纹鸭尤为重要,应加强越冬期大圣湖雁鸭类疫病防控,从多方面持续开展水鸟群落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