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温度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不同温度(22℃、24℃、26℃、28℃、30℃、32℃)下斑马鱼受精卵的死亡率、孵化周期、孵化率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22-28℃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死亡率逐渐降低;在28-32℃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死亡率逐渐增高,28℃为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该研究结果为丰富硬骨鱼类繁殖生理学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长牡蛎4种壳色家系子代的表型性状比较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本研究分析了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白壳色、黑壳色、金壳色和紫壳色4种壳色家系各生长阶段的表型性状及成贝生长和存活性状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 浮游阶段10日龄后, 金壳色和紫壳色家系壳高显著高于白壳色家系和对照组(P<0.05); 稚贝阶段40100日龄紫壳色家系壳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160日龄白壳色家系壳高显著小于其他家系(P<0.05); 成贝阶段金壳色家系壳高和总重显著高于白壳色和黑壳色家系及对照组(P<0.05)。浮游阶段1520日龄紫壳色家系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家系(P<0.05); 稚贝期各家系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 420日龄紫壳色家系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家系(P<0.05)。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对双岛湾和海阳所海区长牡蛎成贝壳高和壳长影响显著(P<0.05), 对总重和存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长牡蛎壳色与其生长和存活性状关联显著, 成贝阶段生长和存活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相对较弱, 不会对长牡蛎在两海区的育种效果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