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0篇
  1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9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根据发病的年龄、侵害部位以及与其它疾病混合感染的不同情况而表现为不同的病型.临床常见的有以下几种:雏鸡脐炎、急性败血症、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腹膜炎、气囊炎、全眼球炎。  相似文献   
2.
在肉用仔鸡饲养场作同期饲养对比试验。试验鸡群场一分两组:一组试验组用中草药、EM制剂,饲料中及临床不使用抗生素和化学抗菌剂;二组对照组1~5日龄、21~24日龄、30~35日龄饮水服用喹诺酮类药物。试验鸡群场二:仅1~5日龄饮水服用环丙沙星,其后临床再不使用药物;饲料添加抗球虫药地克珠利和防肠炎药卑霉素。试验结果表明:只有通过良好管理创造卫生的生长环境并合理使用中草药、EM,“无药肉鸡”饲养才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3.
蓝冠病(Bluecomb)又称冠状病毒性肠炎(Coronaviral enteritis)、泥淖热(Mud fever)、传播性肠炎(Transmissible enteritis)或传染性肠炎(Infectious enteritis),是一种对各种年龄火鸡均可感染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不断鸣叫、体重减轻、精神沉郁和腹泻。  相似文献   
4.
37 ℃持续热应激肉鸡血气改变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只25日龄雄性AA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21~24 ℃,相对湿度50%±5%)和试验组(37 ℃±0.5 ℃,相对湿度70%±5%),自由采食和饮水.在12 d的试验期间,动态检测血气指标、呼吸频率、直肠温度和生产性能的变化.结果显示热暴露初期呈现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其特点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82±0.36)降低,pH(7.48±0.04)升高;中期呈现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其特点为血浆HCO-3浓度(19.00±2.55)降低,pH(7.37±0.06)显著下降(P<0.05);后期酸碱平衡趋于正常.热应激后,肉鸡日增重和日采食量极显著下降(P<0.01)、料肉比极显著升高(P<0.01);呼吸频率极显著升高(P<0.01);热暴露第1、5、7、9和12天体温极显著升高(P<0.01).动脉血氧分压与呼吸频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体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血氧饱和度与体温极显著负相关(P<0.01).表明37 ℃持续热应激的肉鸡呈现由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转变为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最后趋于正常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艾维菌父母代肉种鸡经禽脑脊髓炎病毒(AEV)弱毒疫苗免疫后,用琼脂扩散试验对不同免疫期种鸡的后裔雏鸡的母源抗体进行动态监测。结果发现,26周龄种鸡禽脑脊髓炎(AE)抗体阳性率为86.79/6~1009/6.其后裔雏鸡在1~7日龄时母源抗体阳性率为83.3%~100%;14日龄时降至30.0%~70.09/6;多数在21日龄时转阴。36周龄种鸡AE抗体阳性率为56.7%~76.79/6,其后裔雏鸡在1日龄时母源抗体阳性率只有50.0%~76.7%;7日龄时降至10.0%~50.0%;14日龄时全部转阴。表明,雏鸡AE母源抗体水平及其衰减规律受种鸡抗体水平的影响。攻毒保护试验发现,低母源抗体雏鸡(1日龄母源抗体阳性率为50.0%),不但7~28日龄脑内攻毒后6~11d全部发病,而且14日龄颈部皮下攻毒后11~13d也有6/10雏鸡发病;而高母源抗体雏鸡(1日龄的母源抗体为1009/6),虽然14~28日龄对脑内攻毒易感,但是颈部皮下攻毒后观察45d均未发病。证实,雏鸡1日龄的AE母源抗体为50.0%时,很难保护其免受AEV的侵袭。  相似文献   
6.
金刚烷胺对蛋鸡毒副作用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刚烷胺(amantadine,symmetrel)为对称的三环癸烷,1960年合成。20世纪60年代初发现金刚烷胺对A型流感病毒具有抑制作用,美国于1966年批准金刚烷胺用于流感病毒亚型H2N2引起的流感防治,之后在世界各地均有不同范围的临床运用。由于具有毒副作用,在1968年H2N2亚型毒株出现时,美国等国家不再提倡将其应用于流感的临床预防与  相似文献   
7.
肉鸡和蛋鸡心肌易颤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饲养的肉鸡和蛋鸡作为试验动物,通过电刺激诱颤阈和输钾诱颤阈的测定以及进行冷加压试验,对同体重肉鸡和蛋鸡的心肌易颤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同体重肉鸡和蛋鸡相比,电刺激诱颤阈和输钾诱颤阈肉鸡均极显著低于蛋鸡(P<0.01);(2)在电刺激诱发室颤的过程中,开胸时室颤的发生率肉鸡(14%)显著高于蛋鸡(0%)(P<0.05);(3)冷加压试验:冷加压5min内,心率和PT波宽出现了显著的变化,而且变化幅度肉鸡均明显大于蛋鸡。上述试验结果从不同方面均表明肉鸡心肌易颤性高于蛋鸡。  相似文献   
8.
2种组胺受体拮抗剂对低温诱发的肉鸡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探讨组胺H1受体拮抗剂扑尔敏和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对低温诱发的肉鸡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并由此推测组胺在低温诱发的肉鸡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140只17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1)常温组:40只在常温条件下饲养(22~23℃),每日注射生理盐水2次;(2)低温组:40只在低温环境中饲养(9~11℃),每日注射生理盐水2次;(3)扑尔敏组:40只在低温环境中饲养(9~11℃),每日注射扑尔敏2次;(4)西咪替丁组:20只在低温环境中饲养(9~11℃),于24日龄至38日龄期间每日注射西咪替丁2次。分别于低温处理后1周(24日龄)、2周(31日龄)、3周(38日龄)、4周(45日龄)从常温组,低温组,扑尔敏组中各随机抽取10只,西咪替丁组在低温处理后2周(31日龄)、3周(38日龄)各随机抽取10只,称取体重,然后利用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PAP),并测定红细胞压积(PCV),腹水心脏指数(AHI)。结果发现:(1)24日龄、31日龄、38日龄时,低温组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P<0105)或极显著高于(P<0101)同日龄常温组。24日龄时扑尔敏组肺动脉收缩压显著低于(P<0105)同日龄低温组。38日龄时西咪替丁组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极显著低于(P<0101)同日龄低温组。(2)24日龄、31日龄、38日龄、45日龄时,低温组PCV极显著高于(P<0101)同日龄常温组。24日龄时扑尔敏组  相似文献   
9.
BQ123对低温诱发的肉鸡肺血管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动态观察了肺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的增殖及管腔面积的改变,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Q123 对低温诱发的肉鸡肺血管重塑的影响。200只16日龄AA肉鸡随机均分为4组: 常温(20 ℃)对照组、低温(7~9 ℃)组、低温低剂量BQ123组和低温高剂量BQ123组。23日龄、30日龄时测定肺动脉压,并取肺组织做石蜡切片, 以Weigert间苯二酚复红染色,形态学计算机图象分析法测定肺细小动脉外径和内径、管总面积和管腔面积,计算中膜厚度占外径百分值(%)mMTPA及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结果显示:(1)BQ123 抑制低温肉鸡平均肺动脉压的升高,23日龄时低温高剂量BQ123组显著低于低温组(P<0 05),30 日龄时低温低剂量BQ123 组和低温高剂量BQ123组均极显著低于低温组(P<0 01);(2)BQ123 抑制低温肉鸡肺小动脉WA/TA(%)的升高,30~50μm的肺小动脉,低温组极显著高于低温低剂量BQ123 组及低温高剂量BQ123 组(P<0 01),其它分级的肺小动脉组间差异性与此类似;(3) BQ123抑制低温肉鸡肺小动脉的mMTPA的升高,30~50μm的肺小动脉,23日龄时低温组极显著高于低温低剂量BQ123 组和低温高剂量BQ123 组(P< 0 01), 30 日龄时低温组显著高于低温低剂量BQ123组(P<0 05)、极显著高于低温高剂量BQ123组(P<0 01),30μm以下的肺小动脉组间差异性与此类似,50~120μm  相似文献   
10.
小檗碱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也称黄连素,常用其盐酸盐,为毛莨科黄连属植物黄连、黄柏的根茎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临床上用于治疗菌痢、肠炎、急性扁桃体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多种疾患。关于小檗碱的抗炎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试验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观察了小檗碱对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NO分泌的影响,以期从细胞水平探讨其抗炎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