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掌握牡丹江周边地区雉类资源,有针对性地加以保护与合理利用,2007年7月-2009年11月对牡丹江周边的雉类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主要采用固定路线踏查法和定点样方法等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共记录雉类4种,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为优势种,占全部雉类总数量的46.2%.平均密度为1.8 R/km2,鹌鹑(Coturnix coturnix)为稀少,仅占9.231%.调查发现雉类分布与生境关系非常密切,夏季在草原和草甸低矮灌木为主的环境中雉类数量较大,秋冬季生境主要与食物条件有关.人类活动也是造成分布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实验室条件下花鼠的耐饥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花鼠的耐饥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18只花鼠(雌性8只,雄性10只)为试验动物,研究常温不同处理(①断粮给水;②断水给粮;③断水断粮)对其耐饥性的影响。[结果]18只花鼠的平均耐饥时间为121.6h。断粮给水组花鼠的平均体重为101.5g,死亡后平均体重下降32.1%,平均耐饥时间为131.7h;断水给粮组花鼠的平均体重为110.1g,死亡后平均体重下降29.8%,平均耐饥时间为118.2h;断水断粮组花鼠的平均体重为119.9g,死亡后平均体重下降30.3%,平均耐饥时间为113.9h。雌鼠和雄鼠的平均耐饥时间分别为122.5和109.3h。[结论]常温条件下花鼠的耐饥能力很强。  相似文献   
3.
闫兵  金志民  李殿伟  乔征磊  李丁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2983-2984,2999
为了掌握近年来镜泊湖水质污染变化情况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笔者于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采用张网捕获和彼德生采泥器采集法,对镜泊湖水生动物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野生鱼类的种类和数量都在逐渐减少,浮游动物的数量也随着水污染程度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最后,笔者对水生动物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镜泊湖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开放的条件下,就如何通过改革实验课教学方法、整合实验内容、重视野外实习和改革考核方法等措施来促进实验教学效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林区啮齿动物分布与生境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黑龙江省东南部林区人为干扰下啮齿动物生态分布与生境的关系,利用夹日法于2008年3月—2010年12月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江东南部林区共有啮齿动物21种,隶属3目8科16属,占黑龙江省啮齿动物的70%,其中,古北界17种(占80.95%),广布种4种(占19.05%),在动物区系组成上以古北界为主,在捕获的数量上看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为优势种。在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中棕背鼠平的密度最大。灌丛中棕背鼠平和黑线姬鼠为主。沼泽湿地以东方田鼠为主。阔叶林以大林姬鼠为主。农田草地草甸以黑线姬鼠为主。在居民点附近以伴生种褐家鼠为主。这反映了它们对不同生境的选择倾向性。地面草本植物的覆盖度和丰富度对小型啮齿动物分布也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广西元宝山自然保护区中华竹鼠春季对栖息地环境因子的选择状况,试验采用样方的方法对环境因子进行量化,并对单个环境因子进行适合度χ2检验,采用Vanderloeg和Scavia选择系数(Wi)和选择指数(Ei)作为衡量对栖息地喜好的指标。结果表明:中华竹鼠喜欢郁闭度和避风性良好、坡向为东坡或南坡、坡位为中坡位或上坡位、坡度为20°-40°的斜坡作为栖息地,同时栖息地海拔要大于1 800 m,乔木密度小于30株,乔木距离为2-5 m,灌木密度为1 000-5 000株,灌木距离小于0.1 m,水源距离大于500 m,人为干扰距离大于1 000 m,食物丰富。郁闭度、人为干扰距离、避风性、灌木密度、灌木距离、食物丰富度、海拔对中华竹鼠春季栖息地选择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水源距离、坡向、坡位、乔木密度、乔木距离和坡度对中华竹鼠春季栖息地的选择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乔征磊  张洪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470-8471
2006年5-8月,采用行为取样法对济南动物园1只雌性圈养东北虎育幼期的行为进行了观察,旨在了解东北虎育幼期各种主要行为的活动节律和母性强弱的变化。结果显示:东北虎育幼期的主要行为包括休息、哺乳和运动3类,所占时间百分率分别为38%-51%、10%-39%、12%-25%,其他行为较少,仅占4%-15%。休息时间在1 d中几乎不间断;运动发生较少,主要集中在9:00-11:00和16:00-16:30;由于哺乳与休息具有同步性,哺乳发生次数也较多,没有明显的高峰期,一般每隔30 min就发生1次,1-1.5 h次/。在整个育幼期,母性行为哺乳所占时间比例呈下降趋势;亲仔时间变化不大;离开时间呈上升趋势,说明东北虎在育幼期内母性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华大蟾蜍的食性,为其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4-6月对牡丹江地区中华大蟾蜍的食物状况进行调查,并对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中华大蟾蜍摄食较广,雌性中华大蟾蜍的食物多样性指数H1=3.786 7,小于雄性(H2=3.838 2)。[结论]中华大蟾蜍对人类的有益性指数较高,对维持生态平衡、消灭农业害虫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季节茶存在不同种类的寄生虫,对春季日照绿茶寄生虫的调查发现,存在两种寄生性昆虫:一种为蚜虫,属昆虫纲、同翅目、蚜科,为害主要以吸食汁液为主。另一种为角蜡蚧,属昆虫纲、同翅目、蜡蚧科,受此蚧危害后叶片变黄,树干表面不平,树皮纵裂。通过对茶寄生虫的调查,丰富了昆虫分类学和生态学的知识,为有针对性的进行茶叶抗病虫害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使我们更明确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如物种的多态性现象、孤雌生殖、卵胎生、世代重叠和虫瘿等;该项调查也为《检疫方法与技术实验》课程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和科研材料。  相似文献   
10.
通过听鸣声、观形影、定位观察、拍照及录像等手段对牡丹江城市山雀的冬季活动进行了研究,明确了该市城市化水平不同的各区域中山雀的数量分布现状及影响山雀分布的栖息地因子,确定了山雀的活动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