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高产田水肥资源利用效率低、氮素累积严重的问题,探索不同根层调控措施对作物氮素利用及土壤NO3--N残留的影响。【方法】以华北平原高产粮田为对象,设置传统水氮、水氮调控、调控+土壤调理剂(Agh)、调控+CRU(用含量为43%的缓释尿素代替氮肥)和调控+植物生长调节剂(GGR)田间小区试验,采集测定土壤、植株及根系样品,分析不同根层调控措施对氮素利用的效果。【结果】在控水减氮前提下,调理剂和GGR处理的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吸氮量均高于传统水氮。小麦拔节期GGR处理80-100 cm土层根系分布较多,表明GGR能促进中下层根系的发育;玉米大喇叭口期,藁城调理剂和大名GGR处理20-50 cm土层的根长密度均明显高于传统水氮。第一个轮作季,藁城和深州GGR的0-200 cm土体各土层硝态氮残留量均显著低于传统水氮,尤其在60-100 cm土层硝态氮的残留最低;第二个轮作季,藁城调理剂和大名GGR处理各土层硝态氮的残留量显著低于传统水氮。第一个轮作季的调理剂和第二个轮作季的GGR(藁城)的氮素表观亏缺量较大,说明根层调控促进了作物对土壤累积氮素的利用。根层调控措施能够达到经济和生态的双赢,灌溉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偏生产力(PFPN)较传统水氮平均提高了2.47 kg·m-3和18.08 kg·kg-1,平均增收258.43元/667 m2。【结论】在华北平原高产田,不同根层调控措施的小麦、玉米单季及周年的产量较传统水氮平均分别提高了8.58%、5.99%和7.13%;两季作物收获后0-100 cm土层中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较传统水氮平均分别降低了70.73和59.44 kg·hm-2,明显降低了土壤硝态氮的残留,减缓了向土体深层的淋溶损失;促进了小麦、玉米关键生育期根系的发育。总之,通过在控水减氮的基础上添加土壤调理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GGR)可以显著提高作物产量,能使其充分挖掘土壤累积氮素,实现节本增效,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肥模式对“赤霞珠”葡萄品质及土壤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霞珠"葡萄为试材,采用小区试验,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酿酒葡萄主产区,设置农民传统、当地推荐、高产高效和再高产高效4个不同施肥模式处理进行连续3年试验,研究各处理模式对"赤霞珠"葡萄品质及土壤氮素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2012年连续3年高产高效处理的"赤霞珠"产量达到33 285kg/hm2,高于农民传统32 680kg/hm2,增产1.85%;2010—2012年不同处理下"赤霞珠"的品质在千粒重、pH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其中高产高效处理千粒重为1 351.71g最高,高于农民传统1 208.70g,增重11.83%;2010—2012年平均氮肥偏生产力高产高效处理为36.90kg/kg,显著高于农民传统的22.28kg/kg;2010—2012年4个处理在硝态氮分布趋势上表现一致,其中高产高效处理0~100cm硝态氮残留量为516.42kg/hm2,显著低于农民传统727.98kg/hm2;2010—2012年在节本增效方面,其它3个处理与农民传统相比节本增效依次为1 789、4 696、5 506元/hm2。该试验研究推荐的高产高效处理模式为最佳养分管理模式,其施肥量对指导当地的酿酒葡萄生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保证产量的同时增加了收益,降低了施肥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