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土地混合利用是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激发地区活力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构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与乡村活力关系的分析框架,并以山东省为例,运用辛普森多样化指数、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相关性检验等探究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对乡村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2018年山东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指数增速高、中、低区(县)的乡村活力指数增速分别为84.70%、60.74%、50.33%,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增速越快,乡村活力发展越快;2010年山东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程度低、中、高区(县)的乡村活力指数分别为0.13、0.23、0.29,2018年分别为0.19、0.24、0.38,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程度越高,乡村活力水平越高;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程度与乡村活力显著相关,且对乡村活力具有激发作用。研究认为,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是激发乡村活力的有效途径,这为编制村庄规划、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探讨了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该课程中的工作步骤、案例教学分配以及土地利用规划案例选择的原则和实践练习,并讨论了案例教学法的考核评价,最后提出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实施案例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乔荣锋  周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822-12823,12826
分析了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除了应考虑流转前后土地边际收益变化,从"农村-城市"土地生态系统以及农村、城市土地供给需求平衡全面考虑土地开发/保护决策,随后进一步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流转管控系统组成及内容,包括:①城市土地的供给和需求调控;②农地城市流转的收益分配调控;③农地城市流转管控微观决策系统;④农地城市流转管控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4.
基于空间相关分析的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耕地资源的稀缺性,既要"吃饭"又要"建设"的要求使得农地用途转换决策的合理制定尤为艰难和关键。文中在充分考虑特定地块用途转换的空间自相关基础上,建立了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的空间经济计量模型,研究地块空间自相关、地块自身特征和可及性对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的影响。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以天津市宁河县大北涧沽镇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现状地块用途会显著影响其相邻地块的用途;当权重门槛距离为400m时,地块现状用途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表现最强;地块面积、离公路距离、离沟渠距离、离农村道路距离对农地用途转换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我国实行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工程区内农户经济收入的影响,通过在湖北省、四川省和重庆市三地以农户为对象的问卷调查,分析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工程区内农户经济收入、能源消费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政府应对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内的农户给予经济补偿;应该采取措施来减少农户薪柴使用量和农户能源支出;应采取措施加大天然林保护区内的投资和经营,确实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6.
结合张家口地区自然、社会经济特点简要论述了退耕还林还草的重要作用,对当前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国家在实施退耕过程中必须同时考虑当地由退耕带来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乔荣锋  高进云  张安录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276-1278,1299
城乡交错区农地城市流转的管理控制目标是:流转效益的最优化,即流转后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能够达到或者接近最优化;通过流转使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土地流转收益分配合理。对流转前后土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价值变化都提出了评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