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红鳍东方皮肤溃烂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体表溃烂的养殖红鳍东方鲀(Fugu obscurus)病灶处分离到1株优势生长菌,编号为H-06091.分别通过创伤浸泡和注射方式感染健康红鳍东方鲀,发现这两种途径均可引发皮肤溃烂,两种途径的感染率均为100%,2×108 cell/mL.菌浓度注射组死亡率为100%,4×107 cell/mL菌浓度注射组死亡率为50%,创伤浸泡感染未见死亡.药敏实验表明,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链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红霉素、氟哌酸、氟嗪酸、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青霉素G等抗菌素对H-06091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按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进行菌种鉴定并测定其16S rRNA基因序列,结果表明,该菌呈革兰氏染色阴性,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阳性,V-P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反应阳性等特征,符合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特征,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哈氏弧菌同源性为99%,因此将H-06091鉴定为哈氏弧菌.  相似文献   
2.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Miers)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15%、脂肪3.1%、糖0.9%、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食比例大(占49%),还有清热、散血和滋阴等药用价值,是我国重要的养殖蟹类。但是,人工育苗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适应各期幼体摄食方式和能力、且可满足其营养需要的系列饲料不足,常导致人工青苗中幼体成活率低,单产不稳定,经济效益不高。  相似文献   
3.
哈氏弧菌胞外产物对红鳍东方鲀的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玻璃纸覆盖技术提取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H-06091菌株的胞外产物(ECP),通过肌肉和腹腔注射2种方式研究其对红鳍东方鲀(Fugu obscurus)的致病性。采用双层纸片法对其主要酶成份进行初步研究;测定其对绵羊红细胞和红鳍东方鲀红细胞的溶血活性;将哈氏弧菌在不同温度下(15℃、20℃、25℃、30℃、35℃、40℃)培养36h和25℃下培养不同时间(12h、18h、24h、36h、48h、60h、72h)后提取其胞外产物并对其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经SDS-PAGE分离粗提胞外产物中蛋白成分,并用Dot-ELISA和Western-blot方法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该胞外产物对红鳍东方鲀具有致病性;具有淀粉酶和酪蛋白酶活性,不具有卵磷脂酶、脂肪酶和明胶酶活性;对红鳍东方鲀红细胞有溶血活性,对绵羊红细胞无溶血活性;胞外产物蛋白质总含量在35℃培养36h后出现高值,与温度变化无明显相关性;25℃下培养24h、36h和48h的粗提胞外产物经SDS-PAGE分离,有3条蛋白质条带最明显,分子量分别约为31kD、38kD、60kD;其中分子量约为60kD蛋白条带,经Dot-ELISA和Western-blot方法证实其为半胱氨酸蛋白酶-1。根据以上结果认为哈氏弧菌H-06091菌株胞外产物含有多种毒力因子,与该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副溶血弧菌对养殖大菱鲆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出血症的大菱鲆体内分离到5株菌,编号为L-0603314、L-0603442、L-0603431、L-0603121、L-0603241。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进行人工感染,每尾注射0.05 ml,菌浓度为108cfu/ml和109cfu/ml;采用K-B法用青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呋喃妥因、红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7种药敏纸片对确定病原性的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同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结果显示,L-0603121菌株为3.0×108cell/ml时只引起个别试验个体轻微症状,1.0×109cell/ml可造成100%感染率,40%死亡率,可确定L-0603121菌株为引起大菱鲆出血症的致病菌株。药敏试验表明,L-0603121株菌对庆大霉素、红霉素、链霉素、呋喃妥因敏感。根据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等试验结果,确定L-0603121株菌为副溶血弧菌。  相似文献   
5.
大菱鲆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茵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身呈弥漫性出血的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肝脏、腹水和肾脏中分离到3株菌落形态相同的优势菌,取菌株L-59231通过注射(菌液浓度分别为4×lO.、5×107 cfu/mL,剂量0.1 mL/尾)、灌喂(4×106 cfu/mL,0.5 mL/尾)和创伤浸泡(4.7×105 cfu/mL)三种途径对大菱鲆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以上三种途径均可造成大菱鲆的发病,灌喂感染和创伤浸泡对试验鱼的感染率为100%和57.1%,未发现死亡;注射感染的死亡率分别为100%和71.4%.药敏试验表明,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链霉素等对L-59231菌株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该菌呈短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阴性,V-P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反应阳性.根据<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所描述的弧菌属的生理生化特性,综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等试验结果,可将L-5923l菌株鉴定为创伤弧菌.  相似文献   
6.
大菱鲆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全身呈弥漫性出血的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肝脏、腹水和肾脏中分离到3株菌落形态相同的优势菌,取菌株L一59231通过注射(菌液浓度分别为4&#215;10^8、5&#215;10^7cfu/mL,剂量0.1mL/尾)、灌喂(4&#215;10^6cfu/mL,0.5mL/尾)和创伤浸泡(4.7&#215;10^5cfu/mL)三种途径对大菱鲆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以上三种途径均可造成大菱鲆的发病,灌喂感染和创伤浸泡对试验鱼的感染率为100%和57.1%,未发现死亡;注射感染的死亡率分别为100%和71.4%。药敏试验表明,庆大霉索、四环索、氯霉素、红霉素、链霉素等对L-59231菌株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该菌呈短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阴性,V—P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反应阳性。根据《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所描述的弧菌属的生理生化特性,综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16SrRNA基因序列等试验结果,可将L-59231菌株鉴定为创伤弧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