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1篇
  2009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通常蘑菇料发酵需翻堆四(稻草)、五(麦秸)次,时间近1个月。翻堆的间隔时间,因南北方温度和堆制材料的不同分别有5、4、3、2天;5、5、4、4、3天;还有7、6、5、4、3天,并且不易堆制出高质量的生产料。笔者在推广生产中,翻堆时没有机械地搬用书中所规定的间隔时间,而是以温度做指标,料温达到70℃时进行翻堆,这样用麦草做原料,即使不用石灰水进行预处理,就可堆制出符合标准的高质量的培养料。在这基础上我们参考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的增温剂发酵法,进行了一次翻堆堆料发酵新方法的试验推广,通过生产实践获得成功,通过了青岛市科委的鉴定、验收,荣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通过气体交换参数和荧光参数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洛阳红、珊瑚台2个牡丹品种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两品种在花前、花期2个不同发育时期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在12:00左右达到最大值,无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花后洛阳红的净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出现了光合午休现象,可能与此时遭受的光抑制有关。花期珊瑚台叶片Pn最大,最大值达到12.6μmol/(m2.s);花后较低;而花前最低,最大值只有5μmol/(m2.s)。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的原初光化学转化效率(Fv/Fm)日变化呈"V"字型曲线,中午明显降低,下午开始回升,与光强(单峰)的曲线呈"镜面"对应现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