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植物保护   7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洛阳牡丹的出口检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阳牡丹的出口检疫于梅娥吕金刚(洛阳动植物检疫局471003)牡丹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洛阳牡丹以其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色竞群芳而扬名。随着改革开放,洛阳牡丹已走出国门,并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出口量逐年增加,每年平均达5000~10000株,...  相似文献   
2.
于梅娥  张生芳 《植物检疫》2004,18(4):197-197
洛阳检验检疫局由来自美国的木包装内截获到四齿长小蠹Platypus quadridentatus Olivier.该虫体长4.0~4.3mm.暗红褐色,鞘翅后部近黑色.额区刻点浅而密,疏生长毛.雄虫每鞘翅的第3、5、7行间向后延伸成齿,位于鞘翅斜面之上,斜面的侧下缘有1侧扁的大型齿突,由第9行间发出;腹部第4腹板有1对粗壮的刺突,末端尖.区别于雄虫:雌虫前胸背板中部稍后有1对大孔;鞘翅斜面侧下缘无发达的齿状突.  相似文献   
3.
洛阳牡丹根部病虫害种类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牡丹作为一种名贵花卉近几年在国内外发展迅速 ,洛阳和山东荷泽发展力度更大。洛阳的牡丹产业工程倍受政府重视 ,公司加农户 ,观赏与商品牡丹并重发展。品种不断增加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如今洛阳牡丹不仅开遍国内 ,还香飘四海 ,每年都有数 1 0万株走出国门 ,远销 2 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年创效益达 2 0 0 0多万元。然而 ,与牡丹的大力发展相比 ,牡丹病虫害的研究却显得比较滞后 ,国内外有关报道不多。笔者在多年的出口植物检疫中发现 ,牡丹根部病虫害 ,特别是各国进境检疫上比较敏感的病虫害 ,有渐趋严重之势。为了掌握牡丹根部病虫害种类和危…  相似文献   
4.
于梅娥  吕金刚 《植物检疫》2004,18(2):113-114
"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牡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花大色艳,经多年的大力发展,洛阳现已有牡丹品种600多个,8000多万株,种植面积近1333.3hm2,种植基地(园区)100多处.且观赏牡丹与商品牡丹并存,不但开遍国内,还香飘四海,每年都有数万株的牡丹苗木、盆花及鲜切花走出国门,远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欧盟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外年销量共达160多万株,直接创效5000多万元,牡丹已成为当地的一种支柱创汇产业.为了保证牡丹顺利出口,提高出口检疫的准确性和验放速度,我们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有关国家花卉苗木的植物检疫要求和限制进境的有害生物名单,在掌握了牡丹病虫害种类、分布及危害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了与出口检疫有密切关系的病虫害种类,确立了一套包含产地病虫害调查、种植过程监管、检疫与处理、签证放行等在内的出口植物检疫技术规范,经多年实施,可操作性强,效果良好,凡经检疫出口的牡丹、芍药全部达到输入国检疫要求而顺利通关.未因检疫不合格而导致退货和索赔.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好评,被誉为"护花使者".  相似文献   
5.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程度,是制订防治策略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没有统一标准。大多靠经验臆断,或各行其是,实难准确评价病虫害的发生程度。植物保护13卷第5期“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评价方法探讨”一文,用密度与防治指标比值(即密度系数)评价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目的是对各种病虫害发生程度进行科学地评价,正确指导农业生产,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笔者认为这一问题的提出是很有意义的、但对该文作者所提内容与方法尚有若干问题值得商榷。 一、病虫害发生程度的内容。病虫害发生程度主要包括发生量(害虫单位面积的发  相似文献   
6.
不同牡丹品种对大气氟污染的抗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污染区牡丹叶尖枯病的病情指数为依据,测定了128个牡丹品种对大气氟污染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牡丹品种对大气氟污染的抗性不同,抗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20~100.抗性差异是由于叶片对氟化物的耐受性不同,而不是吸氟量多少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小麦纹枯病是近年来发生严重的一种病害,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此病的春季流行期在3—4月份,适时防治可有效地控制危害。用药剂防治,应掌握在小麦返青拔节期,或病株率明显上升期,一般在3月上、中旬。药剂有:(1)井岗霉素每亩100—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及综防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及综防关键技术张穗,刘庆元,郑文明(河南农业大学植保系,郑州450002)宋万昌,于梅娥,靳士铮(固始县植保站)(洛阳市植保站)(西峡县植保站)70年代以来,小麦纹枯病在长江中下游、黄淮平原等小麦产区发生日趋严重。河南省198...  相似文献   
9.
洛阳地区小麦秆黑粉病历年病株率平均在1%左右。1980年以来,危害日趋严重。据不完全统计,1981年全区发生4.65万亩,1984年发生11.5万亩,1987年上升到59.44万亩。一般病株率在10%左右,严重者40—50%,个别地块高达80%以上。损失小麦1189万公斤。分析其危害加重原因是:(1)土壤菌源积累量大。小麦秆黑粉病主要以土壤带菌为主,且病菌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3—  相似文献   
10.
<正> 1991年在洛阳市郊区和鲁山县种植的大白菜上新发现两种叶斑病,在部分品种、部分地块发生危害。经中国农科院植保研究所细菌研究室孙福在先生及全国植保总站防治处高级农艺师易齐在洛阳市郊田间实地考察,一致定为大白菜细菌性叶斑病(Pseudo-monas cichorii(Swiggte.stapp1928)。鲁山县将田间采样送包头市农科所高级农艺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