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 ( Si)和光棘球海胆S. nudus ( Sn)进行完全双列杂交,通过对自繁后代(Si♀×Si♂、 Sn♀×Sn♂)和杂交子代(Si♀×Sn♂、 Sn♀×Si♂)的幼体发育进行观察,详细描述了幼体发育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并在18、22、26、30℃4个温度下对自繁和杂交子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各幼体时期的畸形率和生长状况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海胆的受精率均显著低于自繁海胆(P<0.05), Si♀×Sn♂杂交海胆在18℃时的孵化率与自繁海胆无显著性差异(P>0.05);Si♀×Sn♂杂交海胆幼体形态融合了两种自繁幼体的特征;温度对光棘球海胆自繁和杂交海胆子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中间球海胆在22℃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最高,而光棘球海胆的最适受精和孵化温度为18℃, Si♀×Sn♂杂交海胆最适受精温度为22℃,而最适孵化温度为18℃;温度对海胆幼体发育的畸形率和生长均有显著影响( P<0.05),3种海胆幼体的最适生长水温均为18℃, Si♀× Sn♂杂交海胆在四腕幼体时期的畸形率最低,体长最小,除在八腕幼体时期畸形率最高外,在六腕幼体和八腕幼体时期的畸形率和生长性状均是介于自繁幼体之间。研究表明, Si♀×Sn♂杂交海胆在胚胎发育早期具有母本的热耐受性和生长劣势,但是随着幼体的生长发育,母性效应逐渐减弱,其在生长方面逐渐体现出父本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3.
中间球海胆繁殖前后性腺中脂类和脂肪酸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繁殖前后性腺中脂类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排精/卵前后的中间球海胆性腺中脂类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中间球海胆排精/卵前,雌、雄个体在性腺指数和性腺含水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雌性个体性腺中脂类含量显著高于雄性个体(P0.05);排精/卵前后,海胆性腺中磷脂含量均较高,是海胆脂类的重要组分,排精/卵后,海胆性腺中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显著下降(P0.05),胆固醇在雌性性腺中出现了显著升高(P0.05);雌、雄海胆性腺中脂肪酸组成种类基本相同,共检测到24种脂肪酸,其中C_(20∶4(n-6))和C_(20∶5(n-3))是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组分,排精/卵后,雄性个体性腺中C_(18∶1(n-9))含量显著升高(P0.05),雌性个体C_(18∶0)含量显著升高(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海胆亲本营养繁殖学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