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见的鸡呼吸道病主要有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支原体感染及非典型新城疫等。现将这些疾病症状与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提供优良的香菇原木进行了麻栎、枹栎育种。认为从成年树木上取材,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无性繁殖可取得较好的结果。据报道用试管中麻栎坚果萌芽的胚轴切片进行组织培养能够大量的繁殖幼苗。 1 材料和方法 1985年10月中旬,从林业试验场麻栎林内(约10年生,树高约8m)拾取坚果放入塑料袋内置4℃温度中贮藏。用如下方法进行无菌苗的培养。 将贮藏约50天左右的坚果先用清水洗净,再用70%的乙醇浸泡5分钟进行表面杀菌,风干。然后将坚果横切成两半,上半部分要包含上胚轴、胚轴,幼根以及子囊的一部分,去掉外果皮,将切面向下,置于试管内的培养基上(培养基约15ml)。 培养约2个月,上胚轴长度达6~8em,将已展2~4片营养叶的上胚轴,用于初代培养。 将上胚轴切成2cm长,作为外植体,扦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泡桐种类生长点(茎尖)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从泡桐属7种中的每种选择1-2株成年树,取其0.5mm长的生长点,分别培养在4种无菌培养基中。这4种培养基是:Murashigeandskoog(MS)培养基、阔叶树(BTM)培养基、木本植物(WPM)培养基和Wolterandskcog(WS)培养基。在MS、BTM和WPM培养基中培养30天后,外植体成活率最高的是毛泡桐、光泡桐和海岛泡桐。在MS和BTM培养基中成活率最低的是白花泡桐和P.coreana。在MS和BTM培养基中成活申为零的是台湾泡桐和兰考泡桐。在相同的BTM和WPM培养基中30天的过程,发芽率较大的是毛泡桐和光泡桐。从成活的外植体上面芽的发育数目和芽的平均长度来看,MS和BTM是最佳培养基,但在种与种之间以及植株个体之间.其生长点的成活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正>自延边州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落实梯田任务难度比较大,尤其是农业梯田,大部分农民不愿接受,直接影响全州农田基本建设进展和坡耕地治理的速度。为此,我们对州内的汪清、敦化等五个县(市)的梯田进行了效益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和搜集的有关资料进行如下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5.
6.
7.
8.
本文研究了操作条件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畜禽废水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5d启动试验,系统对畜禽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CODCr的去除率基本稳定在95%~97.5%之间、对氨氮的去除率也稳定在92%~96.6%之间,由此反应器的启动已经完成,系统可进入运行期;当操作条件是温度25℃、DO为4.5mg·L^-1、HRT为12h时,各污染物的综合除去效果达到最佳,此时MBR系统对畜禽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高于96%、对氨氮的去除率高于93%、对总磷的去除率也能保持在40%以上。  相似文献   
9.
前言 32年前作者曾预料,肉用仔鸡业将成为畜牧业中最现代化的产业主一,将以其经济上的优势压倒牛肉、猪肉及鱼等生产行业。其发展动力为:1、生产规模大;2、资金周转快,3、劳动生产率高;4、产肉多;5、降低生产成本的潜力大。美国的肉鸡业是1935年左右兴起的,这一年世界上第一个专门化肉鸡品种新汉县鸡被美国家禽标准所承认。在笔者提出“日本也要发展肉用仔鸡产业”时,美国年产肉鸡就已约达8亿只(现在约为43亿只)。  相似文献   
10.
一、肉用鸡种的变迁 1935年,安德留·克利司梯等人,在美国育成新汉鸡,后由尼柯尔斯、考尔曼等人,继续把它改良成专门肉用型并加以推广(1945—1955年)。此后,查理士·班特莱司又利用褐色及红色考尼什鸡而取得了新的进展。 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前期,占美国肉鸡80%的尼柯尔斯系新汉鸡,到50年代后期,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