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勉县地处汉江上游,属北亚热带气候,稻麦(油)轮作,耕地面积约100万hm^2。20世纪60年代种植常规稻以石灰水浸种为主,浸种时间4~5d;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汕优63为代表的米质类型浸种时间缩短到了3~4d。近年来,随着杂交水稻优质稻种推广步伐的加快,浸种时间又将出现新的变化,加之优质米稻种本身发芽率偏低,在生产中常因浸种时间偏长导致烂种而引发涉种纠纷。笔者针对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为推进我国种子市场化进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随着<种子法>贯彻的深入,该部法律的立法、执法已显露出和当前农业生产不适应的倾向.笔者通过多年的基层执法实践,对<种子法>的修改提出建议,旨在磋商该法的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GMS)两系制种,人工拔除50%的可育株,不但制种产量低,而且成本高;利用化杀灵WP3使GMS中的可育株雄性败育(化杀除杂),促使其杂交结实,保证了种子纯度,提高制种单产,降低制种成本,其纯度可达95%以上,两种除杂方式所产的杂种优势无明显差异.从而使GMS两系制种由"人工除杂"向"化杀除杂"转变,实现GMS制种产量高、成本低.  相似文献   
4.
5.
防治油菜菌核病新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三年试验研究与示范表明,秦油2号杂交油菜在终花初期(汉中坝地为4月中旬)摘除长柄叶、短柄叶和主茎低位无柄叶、中断病菌侵染,防病,(增)产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打叶方法(打掉老、黄叶),简便易行、经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对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秋播制种技术的初步研究表明,采和旱,薄,瘦,密的技术,结合其它农艺措施,能有效地减少微粉的发生,使杂种不育株率降低4%-9%,从而提高种子纯度,降低制种风险。  相似文献   
7.
汉中地处长江上游,属稻、油(麦)单季轮作区,为北亚热带气候;光照充足,降雨适中,冬无严寒,是甘蓝型油菜杂交制种的最佳适生区,加之秦油二号等品种多年的制种经验和油菜化学杀雄技术的成功应用,汉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杂交油菜制种优势;制种农户可比效益明显,是汉中现代农业又一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8.
化学杀雄剂对三系杂交油菜制种母本微粉控制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三系杂交制种母本微粉的产生是影响F1种子纯度的关键。秋播油菜三系制种通过"旱、薄、迟、密"等农艺措施控制母本微粉的产生不但效果甚微,而且制种单产低而不稳。微粉的产生量与油菜初花期天气好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笔者通过多年系统试验,探明了化学杀雄剂对陕2 A微粉控制效果;利用化杀灵WP1在母本现蕾前10~15天以0.14 g/L浓度喷雾,控制微粉效果均在90%以上;F1代种子纯度较CK均能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超过93%;并通过增加母本行数、培育壮苗等措施,可使单产在原有制种技术的基础上提高60%以上,从而实现了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CMS)微粉控制由"天控"向"人控"、制种单产由"双低"向"双高"(纯度高、单产高)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9.
目前稻蝗发生量的预报均采用查卵的方法进行测报,此法故然有效,但不够简单,且误差也大,而根据上年田间该成虫产卵前期的残留量来预报翌年蝗蝻密度(简称 SNI 测报(1)),不仅简捷,而且准确,变异系数比查卵减小了65.03个百分点,相关系数增加了0.3896;预测式是:(?)=1.6781X+29.8665。稻蝗自1984年以来在陕南稻区危害逐年加重,并有日趋加剧之势。目前稻蝗发生量不  相似文献   
10.
K金2号(茂优601)是贵州省好茂康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贵州省农科院金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用K17A与自育恢复系金农2号(茂康RI)配组育成的籼型早熟杂交稻组合,2003年7月通过贵州省审定.根据该组合2004-2007年在陕西勉县的制种实践,总结了该组合双亲特征特性与优质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