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索吉安优质特色烟叶生产有效应对措施,提高烟叶质量,促进吉安烤烟稳步健康发展。[方法]分析吉安烟区的气候条件及4个植烟县85个土壤样品。[结果]吉安烟区属亚热带丘陵山区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0~18.6℃,≥10℃的年有效积温5560~5 920℃,年日照1 660~1 770 h,年平均降雨量1 360~1 504 mm,无霜期275~295 d,适宜种植烤烟。种植区土壤条件总体表现为偏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适宜,碱解氮偏高,有效磷含量差异大,速效钾、交换性镁、有效硼普遍缺乏。[结论]生产上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尽量选择耕层较深的壤土种植烤烟,适时提早移栽,针对田块制定具体施肥方案,促进大田均衡生长,从而提高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防治由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引起的烤烟叶斑病,调查研究了气候、品种、土壤类型等对吉安烤烟棒孢霉叶斑病发生流行的影响;采用含毒介质培养法测定了咪鲜胺(ME)、菌核净(WP)、氟环唑(SC)、苯醚甲环唑(WG)、戊唑醇(SC)、啶酰菌胺(WG)、腐霉利(WP)、异菌脲(SC)、吡唑醚菌酯(EC)、多抗霉素B(WP)等10种药剂对烤烟棒孢霉菌的毒力,其中6种药剂开展了烤烟棒孢霉叶斑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吉安烤烟棒孢霉叶斑病在5月底6月初开始发病,且旱地发病较早,6月下旬高温多雨气候有利于其暴发流行,烤烟品种K326耐病性相对较好,而鳝泥田、麻沙泥田、紫泥田和潮沙泥田4种水田土壤类型均可发生该病;咪鲜胺、菌核净和啶酰菌胺对烤烟棒孢霉菌显示较好的抑制菌丝生长作用,EC50值分别为1.012、1.085、1.503 mg/L,其余7种药剂的EC50值在3.542~7.650 mg/L之间;田间试验显示菌核净对烤烟棒孢霉叶斑病防治效果较好,达66.94%~72.91%,其次为啶酰菌胺和氟环唑,防效可达68.62%和63.93%。提出防治烤烟棒孢霉叶斑病要结合气象因素,依据往年流行规律,在病害发生初期用药,并应进一步研究该病害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部位烟叶烘烤过程中的水分变化及干燥数学模型,为准确预测烟叶烘烤过程水分变化及烟草精准烘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理州凤仪烟区烤烟品种云烟85不同部位烟叶为试验材料,运用水分干燥理论,选取6种常用的水分干燥数学模型,基于Matlab2014a利用高斯—牛顿算法对数学模型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求解,并根据筛选的模型进行拟合检验.[结果]不同部位烟叶烘烤过程中水分比均呈下降趋势,中、上部叶干基水含率为1.5~0.5g/g时干燥速率达最大值,平均干燥速率分别为0.0281和0.0262g/(g?h),下部叶干基水含率为3.0~1.5、1.5~0.5和0.5~0时干燥速率均呈逐渐递减趋势,平均干燥速率分别为0.0337、0.0285和0.0065g/(g?h).不同部位烟叶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在干叶期均随干基水含率的减小而增加,在干筋期随干基水含率的减小而减小.Wang and Singh模型可较好地描述和拟合下、中、上部烟叶烘烤过程中水分干燥的变化规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28、0.9733和0.9653,且验证效果好.[结论]Wang and Singh模型可更好地描述和预测不同部位烟叶烘烤过程中烟叶水分干燥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多酚类物质是影响烟叶品质的重要因素。综述了烟草中多酚类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分析了多酚类物质的影响因素,介绍了多酚类物质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吉安市烟区生产实际,通过对不同气候、不同产区、不同土壤类型进行定点、定株、定时调查赤星病发生程度调查,分析了该病害发生流行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