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9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泡桐丛枝病是常见的泡桐严重病害。1967年以来,国内外已有在泡桐丛枝病病树中发现类菌原体的报道。近来,又有泡桐丛枝病病树中发现病毒病原的报道。本文介绍我们对泡桐丛枝病病原的进一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四环素族等药物对枣疯病的初步治疗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枣疯病在我国分布甚广,凡有枣树栽培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在山东、河北、河南诸省发生尤为严重。我省黄河以南地区受害极大,已成为毁灭性病害。 关于病原问题,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研究。1978年,我们对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实验园中的“金丝小枣”(zizyphus jujuba Mill.)典型病树的丛生小叶叶脉,进行包埋切  相似文献   
3.
泡桐丛枝病是泡桐的严重病害,近些年来病区逐渐扩大,病情日趋严重,一般发病株率为30—50%,重者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4.
我国木本植物黄化病害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黄化病害主要病状为:枝条丛生,叶小黄化,花变态成叶,植株节间缩短,矮化输导组织坏死,豆芽,叶青枯等。在自然条件下,病状类型与寄主种类、侵染方式、危害时间、外界因子及病原生物等都有直接关系。因此,有的植物种类表现出几种类型的综合病状,有的表现出某单一类型病状。在木本植物上一般只显现出部分类型病状,仅发生于植株的局部。 六十年代末期,Doi等和Ishiie 等对  相似文献   
5.
枣树锈壁虱属蛛形纲、蜱螨目,是当前危害枣树的严重害虫。六十年代初,我省乐陵、庆云、无棣、宁阳、巨野、邹县、滕县、茌平、寿光等主要枣产区均有发生;河北、河南、山西、甘肃等省枣区也有分布。由于该虫体极小,裸视不可见,往往不被人们发觉,再加八十年代以来,防治枣尺蠖由过去使用的有机磷等农药改为用菊酯类农药。  相似文献   
6.
泡桐丛枝病是一种侵染性病害,主要通过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St-al)传播蔓延;在苗木生产中,还可通过带病种根传播。我省田间发病株率为30—50%,重者达80%以上。树体感染后,呼吸作用加快,能量消耗增高,使树体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据测定,平均每千株病树在一个轮伐期内立木材积生长量减少50—75立方米。 自1983年以来,我省在泡桐产区9个地(市)70余县推广应用秋修枝或春环剥治疗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治愈率为85—94%,有效地控制了泡桐丛枝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枣树锈壁虱发生危害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叙述了枣树锈壁虱危害的症状及在我省枣区发生分布,危害和对枣树座果的影响,并以受害枣树的几个主要生理指标上分析枣实座果减少的原因。该害螨4月中旬出蛰危害,10月中旬入蛰过冬,全年繁殖危害盛期在6月份。防治试验示范和生产防治结果表明,在关键时期喷药1次即可控制其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8.
作者介绍了山东林木主要病害-林木枝干病害的一些基本情况;提出对林木病害应注重寄主,病原和环境间的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研究泡桐丛枝病的媒介昆虫,有助于选择有效防治措施和进一步开展对病原及发病规律的研究。关于泡桐丛枝病媒介昆虫传毒试验,目前国内尚无报道。日人盐(氵尺)宏康曾用桔茶翅青蝽(plautia stali scotl)和另一种蝽象(Halyomorpha mista uhler)作接种试验,后者可使泡桐实生苗发病,但关于虫体内是否存在类菌原体,未作报道。我们自1978年开展泡桐丛枝病病原研究,同时进行了媒介昆虫的传毒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  相似文献   
10.
据1962—1963年两年的研究,桃小食心虫在乐陵棗区一年发生1—2代。第二代发生数量多少与当年整个发生期的早晚有密切的关系。桃小食心虫以老熟幼虫結“越冬茧”在土內越冬,其垂直分布深度限于离土表4寸范围內,平面分布愈近树干密度愈大。越冬幼虫自6月中旬开始出土,一直延續到8月上、中旬結束,盛期在7月中旬左右。越冬幼虫出土与降雨有密切关系。在室內越冬幼虫出土及第一代老熟幼虫脫果后至成虫羽化历期,分别平均为10.4天及10.8天。成虫白天不活动,夜間11—1时之間交尾。产卵前期平均为2.5—2.7天,产卵期間平均为1.3—2.1天。雌虫平均产卵量为27.9粒(越冬代)和40.5粒(第一代),最多可产154粒。在田間,卵绝大多数产在叶片背面基部(72.6%),产在果实梗洼(27.4%)和胴部较少,其它部位尚未发现。田間卵自7月中、下旬开始发生,至8月下旬或9月初結束。第一、二代卵期分別平均为6.8和8.4天,孵化率分別为92.3%和89.5%。幼虫扎果从7月末 (或8月初) 起至9月中、下旬棗采收,前后达50天左右。幼虫脫果从8月中旬起,至9月中、下旬棗采收后尚未結束。果內幼虫期最短9天,最长28天,平均16.8天左右。地面药剂处理应該在6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出土前,这是第一个防治关鍵时期;在第一、二代卵盛期(7月下旬及8月中旬左右),噴药两次是防治桃小食心虫的第二个关鍵时期。地面药剂处理,3%666粉剂与3%666颗粒剂效果差不多。树上喷药可用25%DDT乳剂250倍液加用0.01%“拉开粉”或0.1%水胶,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