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豌豆挤压力学特性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绿豌1号,为试验材料,在材料力学万能试验机上进行了豌豆挤压试验以及运用有限元法建立豌豆籽粒的力学模型,研究豌豆籽粒在挤压作用下的应力分布规律.试验测得含水率在10.3%~18.3%的豌豆籽粒在平放、侧放、立放3种不同放置方式下的屈服强度为1.06~4.80 MPa,弹性模量为57.5~392.6 MPa,破碎负载为83.8~358.1N,最大屈服变形为0.422%~1.521%.结果表明:屈服强度、弹性模量、破碎负载随着豌豆含水率的增加均有明显下降,屈服变形随着豌豆含水率的增加而升高;在同一含水率下,豌豆平放挤压时屈服强度、弹性模量、破碎负载最大,侧放挤压时次之,立放挤压时最小;平放挤压时,豌豆破裂方式沿着平面压头接触面开始破裂,裂纹沿着豌豆曲面垂直于两瓣子叶,侧放和立放挤压时,豌豆破裂出现两瓣子叶开裂;比较3种不同放置方式下的试验值和仿真值,二者最大差异是10.8%,验证了运用有限元法研究豌豆籽粒挤压学特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中职农机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以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为例,探索农机专业课程改革,建立并完善了适合校情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温室内全天供热、变温管理和节能的目的,结合大型玻璃温室和无土栽培技术要求,确定了总体加温结构设计方案和工作原理,对主要装置集热器进行选型和结构设计;利用Solidworks三维建模对太阳能板的安装和排布进行说明和分析,并结合当地的气象资料对单位面积的集热效率进行经济性分析,考虑太阳能的不稳定因素,分别设计了主加热及辅助加热系统。结果表明,对太阳能集热的设计和科学的安置有效地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与传统电加温进行经济性计算,在20年内单位面积可节约能源12 942.46 k W·h,为我国现代化温室加温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材料力学万能试验机进行了豌豆(Pisum sativum L.)压缩、剪切力学性能试验,并采用针尖压入法对豌豆子粒进行硬度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破碎负载、弹性模量、剪切力、剪切强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均有明显下降;在相同含水率下,破碎负载、弹性模量、剪切力、剪切强度在平放时最大,侧放时次之,立放时最小;硬度与含水率呈显著性负相关,而与压痕深度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重庆市农机发展现状和行业人才需求调研,探讨了农机专业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农机专业建设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中职学生学习农机专业课的实际现状,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相应策略——应用多元评价,实际证明多元评价的应用提高了中职学生学习农机专业课的自信心,是更适合中职学生的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探索玉米籽粒机械损伤的自动、准确、快速识别技术,本试验首先采用灰度法、色度阈值法、色彩恢复的多尺度Retinex法、基于卷积的Sobel法分别对玉米籽粒进行区域分割和质量比较;其次提取玉米籽粒的二值化图像特征,建立玉米籽粒的机械损伤判别分析和逐步剔除模型;最后利用构建和验证集样本对2种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卷积的Sobel法二值化图像质量最优,其均方误差、峰值信噪比、熵、平均梯度分别为1.813 5、45.545 5 dB、2.838 7 bit/pixel、7.358 4;利用置信区间法得到了正常与机械损伤样本形态特征的最优阈值,各形态指标对判别是否产生机械损伤的贡献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面积、周长、最短费特雷直径、最长费特雷直径,其权重系数分别为0.299 5、0.283 2、0.241 7、0.175 5;得到了玉米籽粒多元线性机械损伤判别模型,相关性为0.805,判别分析和逐步剔除模型的平均准确率分别为93.00%、85.67%,构建集与验证集准确率差值分别为2.00%和3.33%。本研究可为玉米籽粒品质视觉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案例针对重庆市农业机械办学的实际现状,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相应策略——与行业联合深化校企合作机制,走集团化办学之路。实践证明,集团化办学可整合社会优势资源,不断提升农业机械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9.
研究压面机压辊和面团的受力,从结构和功能上对压辊进行改善与优化。利用CAD和Solid Works建立压面机整体平面图和三维图,并借助ABAQUS软件对压面机的执行部件压辊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压辊转速50 r/min、直径140 mm时,压面过程中与面团接触最多,面团的受力区域最大,更易排除面团中的空气,得到致密的面筋组织,面筋更筋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