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6篇
综合类   42篇
畜牧兽医   9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已发表的大肠埃希氏菌F18ab菌毛F亚单位(FedF/ab)的基因(fedF/ab)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利用PCR技术从大肠埃希氏菌F107/86、YCED1、YCED2、C、D和12F株中分别扩增获得了一段序列,并克隆至pGEM—T载体,获得了重组质粒TF107F、TYCED1F、TYCED2F、TCF、TDF、T12FF。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序列测定及分析,6个重组质粒的大小均为903bp,与fedF/ab基因大小一致。其中大肠埃希氏菌F107/86、YCED1、C和12F株的fedF基因序列完全相同;只有YCED2株在第181位碱基处存在1个C→T的无义变异差异,D株在第655位碱基处存在1个T→C变异差异并在氨基酸水平出现1个S→P变异。结果表明,所克隆的序列均为F18ab菌毛F亚单位的基因。  相似文献   
2.
研究以白头翁为主药的复方制剂的体外抑菌效果及对人工感染沙门氏菌雏鸭的治疗效果。体外抑菌试验中,复方制剂4的抑菌圈直径最大,达到17.6 mm,最低抑菌浓度为166.7 mg/mL,明显高于其它各组,说明沙门氏菌对制剂高度敏感;体内抑菌试验结果显示,高剂量组的治疗效果最好,保护率可以达到80%,与头孢噻呋组接近,体质量增加890 g,与阴性对照组基本一致。攻毒后,雏鸡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显著降低、白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1),给予中药治疗后9~12 d,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说明以白头翁为君药的复方制剂4对雏鸭沙门氏菌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4.
无菌采取病死兔的心、肝、脾、肺、肾病料,进行细菌的常规分离培养与鉴定。结果分离出葡萄球菌,结合对流行病学资料的分析、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母乳中含有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5.
禽曲霉菌病是一种常见的霉菌病,多种禽类均能感染,主要以1月龄的幼禽最易感,4~15日龄是流行的高峰,常呈急性暴发,成年禽为慢性和散发性。其主要特征是肺、气囊发生广泛炎症,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2009年4月,我市某肉鸡场发生一起以体表点状出血、轻微呼吸症状、低发病率、低死亡率的传染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解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黄曲霉菌病。  相似文献   
6.
根据已经发表的F18ab菌毛A亚单位(FedA/ab)的基因(fedA/ab)[1],设计一对引物,利用PCR技术从表达F18ac菌毛的大肠杆菌2134P株[2]、8199株[3]、8813株[3]中分别扩增到一段序列,并克隆至pGEM-T载体,获得重组质粒T2134PA、T8199A、T8813A.琼脂糖凝胶电泳、序列测定及分析表明,该3个序列大小均为516bp,与fedA/ab(513bp)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别为96.3%、96.5%、95.9%,推导的Fed/ac氨基酸序列与FedA/ab同源性分别为93.0%、93.6%、92.4%.数据表明该实验所克隆的序列均为F18ac菌毛A亚单位(FedA/ac)的基因(fedA/ac).  相似文献   
7.
防治奶牛乳房炎的基因工程新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奶牛乳房炎是世界范围内发生最普遍、防治最难、花费最多的奶牛疾病之一,对奶牛业的危害主要是发生率高.奶产量降低和医药费用增加。目前奶牛乳房炎主要用抗生素防治,虽有一定的效果,但也日益暴露出耐药菌株和抗生素残留等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特别是在我国,由于抗生素的长期、大量和盲目使用,治疗奶牛乳房炎无效的病例越来越多,从而给奶牛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扬州大学江苏省转基因动物制药工程研究中心将基因治疗原理与溶菌酶的广谱抗菌作用相结合,研制出能取代抗生素防治奶牛乳房炎的基因工程新药,并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02148545.3),目前处于安全评价的中间阶段,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阿维菌素类药物抗虫谱极广,在临床中共有3纲12目73属的寄生虫对其敏感,自获准注册以来,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被批准可将其用于人、牛、马、羊、猪、犬和其他哺乳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为了克隆禽腺联病毒(Avian adeno-associated virus,AAAV)全基因组用于构建基因转移载体研究,以鸡胚致死孤儿病毒(CELO)作为辅助病毒与AAAV共接种SPF鸡胚进行AAAV的增殖,将AAAV约4.7kb双链基因组DNA与pCR2.1载体连接,构建了含AAAV全基因组的重组质粒pAAAV并进行了测序。序列分析表明,AAAV YZ-1株的基因组为4684bp,两端具有141bp的末端倒置重复序列和Rep蛋白结合位点特征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AAAV DA-1株和VR-865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0%和92.2%。将pAAAV质粒转染CELO病毒感染的鸡胚肝细胞系,获得了感染性AAAV病毒粒子,结果证明克隆的AAAV基因组中存在与病毒复制和包装相关的正确关键序列,可用于重组AAAV载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将人溶菌酶(human lysozyme,hLYZ)cDNA插入由pcDNA3改造而成的pcDNAK表达载体。用获得的重组载体pcDNAKLYZ转染COS-1细胞,经免疫荧光试验证明能进行正确表达。将重组载体注射于哺乳母鼠,取其乳汁进行溶菌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分泌在乳汁中的重组hLYZ高达139mg/L。根据乳汁体细胞检测结果,选择健康奶牛和乳腺炎阳性奶牛,分别在干奶时和产犊前2周2次注射重组质粒pcDNAKLYZ,注射途径为乳腺基部穿刺,注射剂量为300μg/乳区,于产犊后1个月采集奶样进行体细胞检测,结果显示,对前一泌乳期发生的奶牛乳腺炎的治愈率为91.5%,对下一泌乳期奶牛孔腺炎的预防有效率王少为96.97%。由此认为。构建的表达hLYZ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可以替代抗菌素类油乳剂用于干乳期乳腺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