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1960-2009年大连市气候暖干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大连市1960-2009年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气象要素值的基本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大连气候的年际时空变化,同时利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对其气候的年代际和周期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a来大连市气候暖干化日趋明显,年平均气温以0.28℃/10a的速率显著上升,并且在1991年发生突变进入异常增暖期,空间上增暖趋势大致呈由南向东北逐渐减弱的态势;降水量基本经历了"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过程,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在1972年降水量由偏多向偏少转变,东北和西南地区降幅较大,腹地最小。此外,气候的暖干化趋势对"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造成的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1956—2010年辽西地区玉米气候适宜度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及辽西地区4市8站近50 a(1956—2010年)逐日气象数据为基础,利用空间插值、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EOF)和小波变换分析方法对玉米全生育期及各主要生育时期气候适宜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气候变化过程中辽西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对玉米生长的适宜程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0 a,辽西地区玉米全生育期的降水、日照及综合气候适宜度呈逐年下降趋势,除开花期综合气候适宜度呈上升趋势外,播种、出苗、成熟期综合气候适宜度均呈下降趋势;2)在空间分布上,辽西玉米全生育期的温度适宜度、日照适宜度,播种、成熟期的综合气候适宜度分别表现出由南向北、由西向东、由西向东南和东北、由东北向西南递增,而出苗期综合气候适宜度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和东北递减;全生育期的降水适宜度、综合气候适宜度和开花期的综合气候适宜度由北向南均呈现“低-高-低-高”的带状分布特征,播种、出苗和开花期限制因素分别为降水、日照和日照;3)EOF 分析发现,辽西地区玉米全生育期综合气候适宜度距平百分率在空间上表现为西南向东北微幅递减;在时间上,小波分析发现辽西玉米综合气候适宜距平百分率第1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存在14~30 a、8~14 a、3~7 a 的3类尺度的震荡周期。  相似文献   
3.
以土地集约利用理论的基本涵义与外延为基础,从分析兴化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入手,通过指标评价分值等数学方法定量地评价了兴化市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进而以此为依据,提出若干有益于兴化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4.
不同排放情景下大连地区21世纪气候变化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相坤  任学慧  刘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95-11298
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4次评估报告提供的20多个气候系统模式的模拟结果,经过插值降尺度计算,以多模式集合模拟结果分析预估不同情景下(SRESA2、SRESA1B和SRESB1)大连地区21世纪气候变化。结果表明,21世纪大连气候总体有显著变暖、变湿趋势。年平均气温变暖趋势为2.45~3.46℃/100年,年降水增加趋势为每100年5.8%~16.3%。冬季变暖最明显,冬、春季降水增加较明显,21世纪前期秋季降水减少较明显。在A2、A1B和B1情景下,21世纪后期气温分别比常年偏高3.46、3.44和2.45℃,年降水分别比常年偏多16.30%、11.80%和5.79%。  相似文献   
5.
大连市近50年气温变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大连市1950年以来气温指标及城市化进程为分析基础,运用函数关系确立代表城市化进程的综合参数,生成大连市年均温变化趋势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图,从图中发现气温变化与城市化进程有着密切联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气温变化的因子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化进程中影响气温变化的主导因子为:城市人口数量、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和下垫面的性质改变。  相似文献   
6.
 以大连市区为例,通过对其区域气候指标与植被覆盖面积的相关分析,利用区内局地小气候观测结果,得出植被覆盖对区域气候调节效应在空间具有差异性,即植被调节效应在大范围影响微弱,但在局地范围表现明显;初步研究发现: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植被面积、植被结构等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