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10篇
  202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作者在昆明地区林木病害研究工作中鉴定出五种病害:1.杨叶黑星病(Fusicladium tremulae Fr.),寄主云南白杨(Populus yunnanensis Dode);2.栎缩叶病[Taphrina caerulescens (Desm.et Mont.)Tul.],寄主猪栎[Lithocar pudealbata (Hook.f&Thoms)Rehd.];3.冬青漆斑病(Rhytisma curtisii B.et Rav.),寄主刺叶冬青(皱叶枸骨)(Ilex perryana S.Y.Hu)、大果冬青(Ilex macrocar pa Oliv.);4.云南朴树白粉病[Pleochaeta shiraiana(P.Henn.)Kimbr.et Korf.],寄主云南朴树(Celtis yunnanensis Schneid);5.云南朴树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eltidis(Waite)Wils.],寄主云南朴树(Celtis yunnanensis Schneid)。它们的寄主在我国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对云南油杉叶锈病(the needle rust of Keteleeria evelyniana)及其病原多年系统研究的结果。经生物学特性研究,己知油杉金锈 Chrysomyxa keteleeriae(Tai)Wang etPeterson 冬孢子萌发的最适条件为: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100%或100%加水滴;持续光照则有强烈的抑制萌发作用。担孢子萌发的最适条件是:温度24℃左右,相对湿度75%。湿度过高,萌发率反而下降;萌发也受持续光照的抑制。系统观察和以担孢子悬浮液为接种体的室内外人工接种实验,确认油杉金锈具有单主寄生短循环型(automicrocyclic)生活史,它以菌丝体在针叶病斑组织中越冬,次年春末夏初产生冬孢子柱,冬孢子不经休眠即可萌发,以担孢子为初侵染源,侵染当年抽生的幼嫩针叶,当年发病,且不再产生新的接种体,故云南油杉叶锈病为单循环病害(singlecycle disease)。  相似文献   
3.
《云南林学院学报》经过紧张的筹办阶段,现在终于同读者见面了,我祝愿它将以自己辛勤劳动的汗水不断地润泽我院的文苑,并在逐步提高的基础上,在丰富祖国的林业科技文献和学术理论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十分重视保护森林资源和发展林业,颁布了《森  相似文献   
4.
槲寄生亚科的油杉寄生属(Arceuthobium M.Bieb.)植物,全世界约36种,其中30种分布于北美洲;东半球的欧洲南部和东部,非洲北部,亚洲西部至我国西南部也有分布。本属植物,植株矮小,寄生于松科和柏科植物上,对寄主有一定选择性,并对寄主有严重危害性;我国已记录有3种及1变种。最近整理云南林学院西藏考察队植病组1981年在西藏东部采集的林木病害标本,其中有寄生于长苞冷杉上1新种,现将新种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鸟巢菌科黑蛋巢菌属(CyathusHaller:Pers.)的2个中国新记录种:非洲黑蛋巢(CyathusafricanusBrodie)、浅被黑蛋巢(CyathusgriseocarpusBrodie&Sharma),1个云南新记录:小孢黑蛋巢[Cyathusberkeleyanus(Tul.)Lloyd],并对浅被黑蛋巢及其相近种作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Lange)Sing.)或称白蘑菇,通常简称蘑菇。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菇类。据报导,1986年世界双孢蘑菇产量(鲜重)已达122.7万吨,占世界鲜菇产量的56.2%。其中美国年产28.5万吨,居世界首位,我国年产22万吨,位居第二。由于双孢蘑菇的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并具有良好的药用效果,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在人们食品中占有日益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新发现的一种病害——油杉枝瘤病,它是云南省中部云南油杉林内常见的一种重要病害,由王氏油杉盘针孢(Libertella wangii Ren et Zhou)所引起。受害林木在枝条上形成肿瘤,幼树主干上也有发生。肿瘤略呈球形,常包围枝条,大的肿瘤直径可达20cm。病原菌菌丝体在肿瘤表皮下形成分生孢子盘,成熟时表皮开裂,遇潮湿天气,从表皮裂隙中逸出橙色卷须状分生孢子角,分生孢子籍雨滴飞溅和气流传播。从嫩枝顶芽侵入。受害幼树应加以清除,必要时可在春末夏初喷撒杀菌剂以保护幼树。  相似文献   
8.
云南松枝干线虫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全省普查和定点系统观察,并经室内分离鉴定表明:目前在云南省内尚未在云南松上发现松材线虫,仅在蒙自县西北勒乡云南松上分离出了拟松材线虫。结合云南省的生态环境条件,对松材线虫潜在威胁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我国新发现的一种病害,云杉叶疫病。在国外许多其他地区,这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病害,英国、欧洲、北美洲及日本均有报道。这一病害也发生在我国云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西部的丽江云杉及其变种上,是由一种根球壳孢菌(Rhizos pharera kalkhoffia Bubak)所引起。每年春末夏初,染病针叶表现褪绿, 然后转呈紫褐色、枯死,于秋季脱落。病原菌在染病针叶上产生小形、黑色、有柄的分生孢子器,从气孔伸出表面,排列成形。分生孢子器内含有椭圆形至卵形、无色、单细胞的分生孢子。严重感病的观赏树木可在春季喷撒波尔多液数次,能取得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油杉寄生(Arceuthobium chinense Lecomte)属于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槲寄生亚科(Viscoideae),油杉寄生属(Arceuthobium=Razoumofskya)。亦称油杉矮槲寄生。是我国西南地区,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 Mast.)纯林或混交林分中分布广泛的一种主要病害。在云南的晋宁、安宁、昆明、富民、寻甸、通海、玉溪、建水、易门、峨山、华宁、禄丰、楚雄、双柏、牟定、祥云、鹤庆、宾川以及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