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UML建模,建立了基于J2EE平台轻量级框架Spring+ Struts+ Hibernate的河南省小麦品种信息数据库系统.该数据库涵盖了1990年以来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172个小麦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配套栽培技术、适宜区域等信息,具有统一友好的操作界面,完善的资源基础数据信息设置,高效的模糊检...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背景下农业科技期刊品牌建设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农业科技期刊品牌建设途径,为我国农业科技期刊品牌建设及其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采用文献研究法,结合办刊实践,从期刊质量、编辑人才队伍、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对数字化背景下农业科技期刊品牌建设途径进行了探讨.认为通过精心策划选题和审稿提高学术质量、建立质量控制制度提高编校质量等途径,全面提高期刊质量是品牌建设的基础;通过积累编辑专业知识和培养职业道德、培养数字化人才、建立强有力的编委和审稿专家队伍等途径,建立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编辑人才队伍是品牌建设的关键;通过建好期刊网站、促进学术期刊开放存取出版等途径,加快期刊数字化转型是品牌建设的必由之路.综上,全面提高期刊质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是我国农业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农业技术创新作为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措施 ,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笔者分析了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探讨培育与发展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农业专家在线视频诊断系统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河南省农业专家在线远程视频诊断系统的建设.该系统基于计算机、多媒体、Internet、3G无线网络等信息技术,整体建设采用“123技术方案”,即:1个统一门户+2种预约模式+3种沟通方式,能以远程视频会议、远程视频监控、3G手机视频通话等多种方式实现农业远程诊断.系统建设分为先在河南省农业科研系统示范,之后全省覆...  相似文献   
5.
病毒病是导致玉米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玉米矮花叶病和粗缩病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基因工程技术可人为将抗性基因或部分片段定向导入植物获得转基因抗病毒植株,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在玉米抗病毒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在总结我国主要玉米病毒病及其病原种类的基础上,论述采用不同策略培育抗病毒玉米植株的研究进展,其中,利用植物病毒基因序列的策略有病毒编码蛋白基因介导的抗病性、RNA干扰(RNAi)介导的抗病性、人工小RNA(amiRNA)介导的抗病性3种,还可利用非植物病毒基因,包括寄主的抗性基因及来自其他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抗病毒基因如核糖体失活蛋白、核酸酶、2-5A体系的基因等;最后分析各种策略的优缺点及抗病毒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问题,为科研工作者优化玉米抗病毒育种工程、培育生产上可推广的抗病毒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河南省农科院自1992年开展农业科技查新工作以来在资质认定、技术力量、文献资源、项目来源、课题数量、方法研究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就,并对下一步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农科院根据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坚持以科研创新为中心,致力于服务"三农",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开展科技成果示范和科技服务,开展农业科技知识传播与培训,为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河南肉牛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提出了河南肉牛产业发展的五大矛盾,认为这些矛盾是传统发展思路和饲养方式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肉牛产业发展的集中反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毛家伟  任银玲  张翔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337-10339
概述了河南省主要林业分区及其土壤类型分布。在评价不同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宜于河南林区的几项土壤改良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干旱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小麦抗旱育种是保障小麦生产的重要措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小麦抗旱性是优于传统育种的有效途径。抗旱基因主要包括调节基因(蛋白激酶、蛋白酶和转录因子基因)和功能基因。目前,已证实的可提高小麦抗旱性的基因主要为转录因子基因CBF/DREB1、MYB、NAC(NAM、ATAF1、ATAF2和CUC2)、HD-Zip和WRKY等和功能基因LEA蛋白基因、甜菜碱合成酶基因和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等。本文从转录因子基因和功能基因2个方面概述国内外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小麦抗旱性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小麦抗旱遗传改良及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