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4篇
基础科学   10篇
综合类   2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xPC环境下CMAC NN在淀粉生产线液位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CMAC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自适应CMAC神经网络来调节淀粉生产线中乳液的液位.通过对淀粉生产线中某一液位回路进行数学建模,然后对常规PID和自适应CMAC神经网络两种控制器进行了设计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CMAC神经网络在控制效果上明显优于常规PID,并且具有很高的鲁棒性.在Matlab实时开发环境xPC Target下建立了液位实时控制系统,采用快速原型控制方式,具有系统组建方便、成本低、开发周期短等特点,该系统可实现精确的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2.
基于DSP快速原型控制的道路模拟振动台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道路模拟振动台的试验要求,设计了控制系统的整体方案.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和快速性,在硬件方面,采用了DSP TMS320C2812采集振动台反馈的模拟量和数字量,利用DSP TMS320C6713处理算法并且与嵌入式处理器S3C2410进行通讯.利用快速原型控制系统实现了该方案,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道路模拟振动台的控制系统模块,在CCS集成开发环境中可以自动生成代码,然后将可执行代码下载到DSP TMS320C2812和DSP TMS320C6713中,即可实现道路模拟振动台的控制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比较传统PID和Smith预估PID作为串级控制主回路控制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主回路采用Smith预估PID,副回路采用传统PID的串级控制策略调节淀粉生产线中的浓度。对淀粉生产线中串级控制闭环回路进行数学建模,并对主回路采用Smith预估PID和传统PID两种控制方案进行了设计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主回路采用Smith预估PID在控制效果上明显优于传统PID并且其鲁棒性优于传统PID。利用快速原型控制系统实现了该方案,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淀粉生产线的控制系统模块,在CCS集成开发环境中自动生成代码,然后将可执行代码下载到DSP TMS320C2812和TMS320C6713中,即可实现淀粉生产线的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4.
油气悬架加载试验台正弦波复现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某油气混合型悬架试验系统,建立了油气悬架负载的电液伺服驱动力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基于Widrow-Hoff学习算法的ADALINE神经网络控制定步长幅相控制正弦波复现方法.在对算法收敛速度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相对量实现幅相控制的改进方法.以油气悬架加载试验台系统特性为仿真对象,对比了相对量控制方法与绝对量控制方法在收敛速度上的不同,给出了系统收敛时间与输入信号频率和幅值的关系,算法收敛终值与幅值及频率的关系.结果证明,将相对量作为幅相控制的输入,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收敛速度,间接提高了正弦波复现的精度,使幅相控制方法具有更好的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不同间伐强度下辽东栎种群结构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群结构是植物种群的重要属性,反映种群个体在空间上的组配方式和发展趋势;种群分布格局是指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的配置状况或分布状态,反映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上彼此间的相互关系(蒋  相似文献   
6.
栓皮栎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近30 a来关于栓皮栎生物生态学特性、地理分布、资源培育、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未来栓皮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的,结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强残败次生天然林更新、遗传改良、丰产林培育等工作,为栓皮栎保护恢复和永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杜仲高生长以4-7月份生长最快,6月份达最高峰;径生长以5-7月为旺盛期,其中6、9月各有一次生长高峰;杜仲林地施肥以4-5月为最佳;施肥量为一个区间,且因树龄而异;施肥按坡台地和平地进行沟施和穴施。  相似文献   
8.
辽东栎伐桩萌苗的发育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辽东栎林固定样地连续6年的调查,研究间伐强度分别为13.4%(弱度间伐)和30.0%(强度间伐)的辽东栎伐桩萌苗的存活与生长规律.结果表明:1)间伐第1年,辽东栎伐桩均有萌生枝发生,每桩萌生枝数量和萌生枝高度在不同强度间无显著差异;2)萌生枝数量受伐桩高度和直径的影响,当伐桩高度较低时,萌生枝数量随伐桩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20cm后随之减少,呈三次抛物线关系;伐桩萌生枝数量随着伐桩直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直径30~50cm的伐桩萌生枝数量最多;3)伐桩萌生枝数量与最长萌生枝高度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存在“萌生枝数量——高度权衡”现象;4)间伐第6年,伐桩的存活率为97.01%,强度间伐区萌生枝高度显著高于弱度间伐区;5)调查期间,辽东栎伐桩萌生枝数量逐年下降,伐桩产生的萌生枝数量越多,后期萌生枝死亡的数量也越多,表明伐桩能够自我稀疏,存在“萌代主”现象.在黄土高原地区,辽东栎伐桩萌芽潜力很大,应合理利用;间伐时伐桩高度应尽量低于20cm;伐桩直径在30~50cm更有利于其无性更新;间伐后伐桩应及时除蘖定株,促进萌生枝生长;间伐强度30.0%(强度间伐)更有利于辽东栎伐桩萌生枝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采用典型调查方法,对秦巴山区汉中、安康、商洛3地区近800个利用栎类资源生产食用菌、天麻、猪苓的生产户进行了调查,总结分析了不同利用途径投料、生产、销售过程中的固定成本、成本、收益和资源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段木生产食用菌(木耳),生产户自产自用,并不依靠其为经济收入来源;袋料生产香菇经济效益较好,对栎类资源破坏小,已经基本取代了传统的段木生产;2)中药材(天麻、猪苓)生产投入产出比率最高,受到当地生产户青睐,是当前重要的利用途径,也是未来需要推广的利用方式;3)农户技术不完善、生产方式粗放、劳动力不足、投入资金相对缺乏、林地交通条件不便、投资风险保障不健全以及劳动力市场价格的持续上涨是影响该地区栎类资源高效利用不平衡的主要因素;4)未来要靠技术培训、规模化集约经营、统一市场收购、优化菌种培育和提高服务水平来发挥栎类资源高效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间伐强度下辽东栎林的植物组成及林木更新状况,为辽东栎林间伐经营与伐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对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辽东栎林固定样地进行近自然经营间伐,采用间伐材积强度为13.4%(弱度)间伐后天然更新和间伐材积强度为30.0%(强度)间伐后人工补植油松2种经营措施,以未间伐为对照,研究伐后第1年(2005年)和第6年(2010年)林地乔灌草植物组成、单一物种盖度和林木更新状况。【结果】①间伐后第6年,除乔木层盖度外,弱度与强度间伐样地乔灌草层的物种数、高度和盖度均高于对照样地,其中乔灌草的物种数及乔木层和草本层高度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而灌木层高度及乔灌草层盖度与对照均有显著差异。②与伐后第1年相比,伐后第6年的林地单一物种盖度发生了改变。③间伐措施使林下乔木幼苗幼树密度增加,尤其是辽东栎、油松、茶条槭和山杨,其幼苗幼树密度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大。④调查期间,辽东栎更新没有困难,但近自然间伐后,显著提高了其幼苗幼树密度。⑤间伐后第6年,油松天然更新幼苗幼树数量匮乏,且间伐措施不能显著提高其幼苗幼树密度,而人工补植油松是促进幼苗幼树更新的有效手段。【结论】在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近自然经营间伐措施能够促进辽东栎次生林的植物合理组成以及林木更新,是一种有效的森林经营方式。积极的经营策略,如间伐、人工种植幼苗等,能增加目的树种的数量,促进森林朝着健康的演替方向发展。近自然经营进行间伐材积强度为30.0%间伐后人工补植油松,更适合当地辽东栎次生林的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