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瘤胃是反刍家畜进行消化、吸收以及代谢的主要器官,瘤胃发育主要表现为瘤胃上皮和瘤胃乳头解剖结构以及生理功能的变化,而饲料组成和营养水平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形态和功能,文章从影响瘤胃发育的要素、瘤胃上皮和乳头等方面对瘤胃发育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讨兰州大尾羊×小尾寒羊F1代羔羊体重和体尺的相关关系,为通过体尺性状估计其体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试验随机选取80只150日龄兰小杂交F1代羔羊,公、母羔各半,测量其体重(Y)、体长(X1)、体高(X2)、胸围(X3)、管围(X4)、胸深(X5)和胸宽(X6),运用SPSS 22.0软件分别对公、母羔的体重和体尺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系数的分解。结果表明,兰小杂交F1代羔羊的体重与体长、体高、胸围、管围、胸深、胸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公、母羔胸围与体重的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07和0.908,其次为体长,相关系数分别为0.875、0.844。各体尺性状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胸围和体长的相关系数最高。胸围和体长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影响体重,胸深、管围、体高、胸宽主要通过间接作用影响体重,胸围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胸深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公、母羔体重与体尺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43.861+0.675X3+0.394X1(r=0.945,P<0.01)和Y=-38.378+0.590X3+0.397X1(r=0.948,P<0.01)。综上所述,胸围和体长是影响兰小杂交F1代羔羊体重的两个重要因素,在该品种的选育和肥羔的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胸围和体长的选择力度,同时考虑胸深、管围、体高、胸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来,关于人和动物脂肪沉积候选基因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其中包括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FAS基因、脂蛋白酶基因、激素敏感酯酶基因等。生物每天都需要在食物中吸收能量,随后在脂肪组织和肝脏中将部分能量转换成脂肪进行贮存[1]。动物体脂沉积所需要的脂肪酸大多来自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即由脂肪酸合成酶催化乙酰辅酶A和丙二酸单酰辅酶A合成脂肪酸。人们已经能够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来调节动物体内FAS基因的表达,从而进一步有效地控制脂肪酸的沉积,提高畜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尾型绵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差异,选择相同饲养管理水平下8月龄兰州大尾羊(Lanzhou fat-tailed sheep)、小尾寒羊(Small-tailed han sheep)、藏羊(Tibetan sheep)的羯羊各6只,测定生产性能后进行屠宰试验,检测尾部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并将生产性能与屠宰性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大尾羊的体长、体高和尾型相关指标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和藏羊,兰州大尾羊和藏羊的胸围、胸深、胸宽、尻宽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兰州大尾羊的宰前活质量和胴体质量显著高于藏羊,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兰州大尾羊和藏羊的屠宰率比小尾寒羊分别极显著高出15.50%和15.62%,净肉质量和骨质量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小尾寒羊肉的剪切力为(0.30±0.12)kg·f,极显著低于兰州大尾羊和藏羊。3种羊尾部脂肪中共检测到36种脂肪酸,小尾寒羊的饱和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极显著高于兰州大尾羊和藏羊,不饱和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极显著低于兰州大尾羊和藏羊。兰州大尾羊的体高与宰前活质量、眼肌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胸深与宰前活质量、胴体质量、净肉质量和眼肌面积呈显著正相关。3个品种羊宰前活质量与胴体质量、净肉质量等产肉力指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在相同舍饲营养水平下,3个品种羊生产和屠宰性能综合表现为:兰州大尾羊藏羊小尾寒羊,藏羊的肉质表现出失水率低、肉色深、剪切力大、熟肉率高等特点,兰州大尾羊的尾部脂肪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5.
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receptor,CaSR)在调节机体Ca2+浓度、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过程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钙敏感受体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和突变会影响CaSR的活性,从而改变机体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引发相关疾病。本文从CaSR的结构和功能、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差异以及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兰州大尾羊×小尾寒羊F1代羔羊体重和体尺的相关关系,为通过体尺性状估计其体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试验随机选取80只150日龄兰小杂交F1代羔羊,公、母羔各半,测量其体重(Y)、体长(X_1)、体高(X_2)、胸围(X_3)、管围(X_4)、胸深(X_5)和胸宽(X_6),运用SPSS 22.0软件分别对公、母羔的体重和体尺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系数的分解。结果表明,兰小杂交F1代羔羊的体重与体长、体高、胸围、管围、胸深、胸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公、母羔胸围与体重的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07和0.908,其次为体长,相关系数分别为0.875、0.844。各体尺性状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胸围和体长的相关系数最高。胸围和体长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影响体重,胸深、管围、体高、胸宽主要通过间接作用影响体重,胸围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胸深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公、母羔体重与体尺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43.861+0.675X_3+0.394X_1(r=0.945,P0.01)和Y=―38.378+0.590X_3+0.397X_1(r=0.948,P0.01)。综上所述,胸围和体长是影响兰小杂交F1代羔羊体重的两个重要因素,在该品种的选育和肥羔的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胸围和体长的选择力度,同时考虑胸深、管围、体高、胸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兰州大尾羊和小尾寒羊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禽种质资源是以物种为单元的遗传多样性资源,也是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解兰州大尾羊这一濒危物种的生理机能特性,本研究对16只兰州大尾羊的11项生理指标和16项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同等条件下饲养的年龄、体重相仿的16只小尾寒羊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兰州大尾羊血液中白细胞、总蛋白和球蛋白分别为12.90×109个/L、65.03 g/L和34.84 g/L,均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的10.57×109个/L、56.22 g/L和26.84 g/L;白球比为0.91,极显著低于小尾寒羊的1.13(P0.01);血尿素氮为5.00 mmol/L,显著高于小尾寒羊的3.78 mmol/L(P0.05);葡萄糖为2.96 mmol/L,极显著低于小尾寒羊的4.16 mmol/L(P0.01),其它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小尾寒羊相比,该试验地兰州大尾羊种群健康状况较好,抗病力和蛋白质利用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能量水平对兰州大尾羊和小尾寒羊杂交F_1代(兰州大尾羊♂×小尾寒羊♀)羔羊育肥期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70日龄、体质量18 kg且发育正常的F_1代公、母羔各18只,公羔随机平均分成A1、A2、A3组,母羔随机平均分成B1、B2、B3组,进行为期60 d的育肥试验,不同组羔羊每天摄入的能量水平分别为8.89 MJ/d(A1和B1)、7.11 MJ/d(A2和B2)和5.33 MJ/d(A3和B3),其他营养水平基本保持一致。分别于育肥期的1、30、60 d进行试验羊的体质量和体尺指数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能量水平对兰小F_1代育肥期羔羊的生长发育影响显著,整个育肥期1~60 d,公羔的生长发育比母羔快。育肥期1~30 d,A2组公羔的平均日增体质量为288.89 g/d,显著高于A3组,B1和B2组母羔的平均日增体质量均比B3组提高66.41%,差异极显著,B1和B2组母羔的累积生长显著高于B3组,相对生长极显著高于B3组;育肥期30~60 d,A1组公羔的平均日增体质量比A3组提高96.92%,差异极显著,A1组公羔的累积生长和相对生长也极显著高于A3组,A2组公羔的累积生长极显著高于A3组。羔羊的体尺总体呈现出和累积生长相同的变化规律,但差异显著性不同,羔羊的体尺指数在3个组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综上,提高能量水平显著促进了兰小F_1代羔羊育肥期的生长发育,高能量组羔羊的育肥增质量效果最好,公羔的生长发育优于母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