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交稻对稻瘟病和稻白叶枯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广东省将推广的54份杂交稻组合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病性进行了鉴定。对稻瘟病的抗病性鉴定表明:抗病组合共49个,占90.7%;其中,高抗(抗性比≥91%)组合30个,占55.6%。对稻白叶枯病的抗病性鉴定表明:没有高抗(HR)和抗(R)的组合,仅有一个杂交稻组合(西胜2175)表现为中抗(mR),仅占1.9%,其余53个组合都表现感病,占98.1%。进一步分析表明:对稻瘟病表现高抗的30个杂交稻组合都不抗白叶枯病,而中抗白叶枯病的杂交稻组合西胜2175对稻瘟病表现为中抗,抗性比为74%。  相似文献   
2.
3.
本试验初步明确水稻白叶枯病黄叶型症状的发生与病原菌的致病力以及水稻品种的感病性有密切的关系。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准。凡致病力强的菌株(Ⅳ、Ⅴ群)侵染感病的品种,一般都容易发生黄叶型症状,而致病力中和弱的菌株(Ⅲ、Ⅱ、Ⅰ群)浸染感病的品种,或致病力强的菌株浸染抗病的品种,都不会发生黄叶型症状。  相似文献   
4.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芒果性细菌性黑斑病在广东省的发生情况和发病规律,对病原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并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明确罹病秋梢为翌年病害的主要侵染来源,梢期嫩叶紫色至淡绿色时为感病的最敏感期,新梢期台风雨为病害发生流行的最重要的诱因。目前广东栽培的主要芒果品种的抗病性有一定的差异,生物农药BGS与波尔多液等铜剂交替使用,可有效地防治芒果细菌性黑斑病。  相似文献   
5.
3%汶枯灵胶悬剂是由5%田安水利加增效助剂多糖皂素等复配而成的新复配剂,它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和药效比田安高。小区药效试验,于水稻拔节期至孕穗初施药两次,纹枯灵8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达75.00%,优于田安400倍液69.47%,大田防治试验,于拔节期施药1次,纹枯灵10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达60.31%-71.45%,高于田安500倍液55.34%-64.20%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纹枯灵是防治水稻  相似文献   
6.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芒果细菌性黑斑病的研究进展,包括芒果细菌性黑斑病的发生、危害、症状、病原、侵染循环、发病条件、检测技术和防治方法等方面的成就和发展趋势,并介绍了芒果细菌性黑斑病在中国的发生情况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水稻白叶枯病抗原与病原间互作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水稻白叶枯病病原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U.Oryzas)的41个菌株,对9个水稻品种作抗病性鉴定。利用Tai氏所提供的分析方法,估测和分析各供试品种及病原菌株遗传型稳定性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抗原品种与病原菌株之间存在很显著的互作。根据平均病级及抗病性稳定性程度,把水稻品种划分为8个类型,还根据致病力的强弱及致病性的稳定性的程度,把病原菌株划分为6个类群。本文对水稻白叶枯病抗病性鉴定中的“标准鉴别品种”应具备的条件提出初步意见。还从供试菌株中筛选出一套具有稳定致病力的鉴别菌株。  相似文献   
8.
9.
水稻黄矮病,广东各地有称黄化病、黄萎病或黄叶病等。1964年秋季在广东和广西等地发生流行,主要发生在新推广的晚季矮秆品种和翻秋的早季矮秆品种上。这是一个病原不明的新病害,兹将初步调查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兵团全面推广棉花节水灌溉的工程基础上,农一师水利水电工程处大胆实践探索,进一步改革节水灌溉制度,打破常规灌水制度,棉田采用既不冬灌又不春灌、不冬灌只春灌一水的方式实行棉花灌溉,经多年试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棉花生产中,为棉田干播湿出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棉花经济用水,从而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