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索香蕉套种黑皮冬瓜后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及蕉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香蕉枯萎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抗(耐)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9号、易感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1号为试验材料,在上一造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大于50%的蕉园进行随机区组试验,设桂蕉9号套种黑皮冬瓜、桂蕉9号单作、桂蕉1号套种黑皮冬瓜和桂蕉1号单作4个处理,调查香蕉枯萎病发病率、香蕉和冬瓜采收后产量,检测冬瓜采收后蕉园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数量,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处理间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组成的差异。【结果】桂蕉9号套种黑皮冬瓜、桂蕉9号单作、桂蕉1号套种黑皮冬瓜和桂蕉1号单作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分别为1.48%、14.44%、52.96%和70.00%。香蕉套种黑皮冬瓜后虽平均单株产量与单作香蕉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折合每公顷香蕉产量因枯萎病发病率的降低而有所增加。桂蕉9号和桂蕉1号套种黑皮冬瓜后土壤pH分别较单作该香蕉品种显著提高24.00%和19.45%(P<0.05,下同)、土壤电导率(EC)显著下降78.48%和72.55%、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升高72.92%和72.73%、土壤细菌及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Chaol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提高,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套种黑皮冬瓜提高了土壤细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降低了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套种黑皮冬瓜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增加了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及丰富度。抗(耐)枯萎病香蕉品种套种黑皮冬瓜的防病效果比感病品种更明显。【结论】抗(耐)枯萎病香蕉品种套种黑皮冬瓜可通过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电导率、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达到降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的目的。抗(耐)枯萎病香蕉品种套种黑皮冬瓜种植模式可在广西香蕉枯萎病病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和两优713是用两系不育系和620S为母本与恢复系R713杂交,经多代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具有株型紧凑、分蘖力强、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的特点,尤其是适应性广。2017年同时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在长江中下游和华南稻区的审定,为"双国审"稻。  相似文献   
3.
甘蔗机械收获对蔗蔸质量和宿根蔗生长影响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坡地大田生产条件下,以传统的人工收获方法为对照,研究了机械收获对蔗篼质量和翌年宿根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机械收获处理的留茬高度、蔗蔸破头率明显高于人工收获处理,但不倒伏、脱叶性好的甘蔗品种的留茬高度增幅较小,纤维含量较高的品种有利于降低蔗篼破头率;(2)机械收获处理对翌年宿根蔗发株力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有较大差异,表现为对宿根性强的品种影响较小,而对宿根性差的品种影响甚大;(3)与人工砍收处理相比,机械收获处理的株高、单茎重均略优而有效茎数则较少,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但甘蔗蔗糖分提高了0.53个百分点;(4)机械收获配套碎叶还田技术,能减小机械收获对宿根蔗发株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单茎重和增加有效茎数.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新能源产业日益发展成熟,对玉米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对玉米产量、品种及抗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广西作为我国糯玉米种质资源最丰富多样的地区,利用本地优质材料资源,以母本SD125与父本SD292杂交,育成超甜糯玉米新品种"蜜香甜糯265"。"蜜香甜糯265"春播生育期85d,秋播73d,千粒鲜重/hm~2,品质性状评分综合均分87. 2,达国家区试鲜食玉米感官二等,中抗锈病,中抗茎腐病,2018年5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文章详细介绍"蜜香甜糯265"的选育过程、综合性状、栽培技术要点以及制种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降低香蕉株高而不影响产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探究其使用次数对香蕉植株的矮化效应。检测适宜浓度烯效唑对香蕉叶片中几种防御性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钾、钙、镁、磷含量的变化,进一步解析除矮化作用外,烯效唑对香蕉植株生长的正向辅助作用,为在香蕉生产上安全、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根部淋施法评价烯效唑(XX)、多效唑(DX)、矮壮素(AZ)、甲哌(JP)、复配剂0802和0501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香蕉植株的矮化效应。施用0.3 g/株烯效唑15、20、25 d后,测定香蕉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及可溶性蛋白、钾、钙、镁和磷含量的变化。【结果】根据矮化效果评价标准判断,香蕉植株矮化后可在节间距3~5级别内正常生长。1次矮化处理中,XX1、XX3、DX1、AZ1、JP2、JP4、0501、0802处理香蕉株高降幅在11.67~24.00 cm;2次矮化处理中,JP2、DX1、JP4、0802、AZ1、0501、XX3处理香蕉株高降幅在29.67~39.00 cm,均可正常生长。香蕉株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机械收割对宿根蔗生长的影响,为推广应用甘蔗机械收割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蔗品种福农15号、柳城03/182、赣蔗18号和粤糖00/236为供试材料,收获机械为HS180型整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新植蔗于2009年12月29日分别采用机械和人工两种方式收获,其中粤糖00/236收获时蔗叶还田.宿根蔗于翌年2月破垄施肥和除草.201(年7~10月每个月的5日测定一次宿根蔗+1叶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总含量.于2010年12月21日全部人工砍收并测定农艺性状、产量和糖分.[结果]机收处理的宿根蔗+1叶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总含量以及茎长、茎径、单茎重、有效茎数、产量、蔗糖分和产糖量与人工处理的相比略有增减,但差异不显著.机械收割处理蔗叶粉碎还田的粤糖00/236的各项测定[结果]基本上均比人工处理的略好.[结论]机械收割对宿根蔗生长影响不明显,且机械收割蔗叶粉碎还田比传统方式还田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套稳定可靠且更符合自然条件下发病的香蕉枯萎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为香蕉枯萎病抗性种质的筛选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4,Foc4)为供试病原菌,分别采用伤根淋菌接种法、浸根接种法及菌土接种法接种感病香蕉品种巴西蕉,比较分析不同处理种植基质中病原菌孢子浓度的动态变化及植株发病情况,优选最佳的接种方法。采用Foc4不同孢子浓度菌土接种抗、感种质材料,统计发病情况,比较抗性评价效果;应用菌土接种法对31份香蕉种质进行枯萎病苗期抗性鉴定,考察其评价效果。【结果】采用不同接种方法,巴西蕉杯苗种植基质中Foc4孢子浓度变化、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采用菌土接种法,种植基质中Foc4孢子浓度稳定保持在原始接种浓度1.0×106~1.1×106个/g土;采用浸根接种法,种植基质中Foc4孢子浓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并于21 d达最大值(1.0×106个/g土),28 d降至0.5×106个/...  相似文献   
8.
香蕉产业是脱贫地区农民巩固脱贫成果和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但香蕉枯萎病严重阻碍广西香蕉产业发展。轮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生物学措施,可降低蕉园枯萎病的发生率,有效抑制病区的扩散,提升蕉园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探索,摸索出一套适合不同作物与香蕉轮作的栽培技术要点,文章以甘蔗、马铃薯、大豆三种作物品种与香蕉轮作为例,主要从蕉园轮作作物选择、整地、轮作年限、田间管理、收获的程序及其操作要求等方面提出规范和说明,以期为广西香蕉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室内接菌、病区种植的方法,研究8种香蕉种质对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race 4, Foc 4)的抗性水平,评价其抗性级别。苗期抗性评价结果表明:GCTCV-119、GCTCV-217为高抗;桂蕉9号、GCTCV-218为抗;GCTCV-105、GCTCV-215为中抗;桂蕉1号为感;巴西蕉为高感。田间抗性评价结果为:GCTCV-119、GCTCV-217为高抗;GCTCV-215为抗;GCTCV-105、桂蕉9号、GCTCV-218为中抗;桂蕉1号、巴西蕉为高感。连续种植3年,桂蕉9号、GCTCV-218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GCTCV-105发病率较稳定,发病率保持在9.7%~12.0%,所有抗病品种(系)宿根3年后,根据相对发病率评价均表现为抗;而感病品种桂蕉1号及巴西蕉发病率则逐年上升,宿根蕉发病率均在98.2%~100%。  相似文献   
10.
广西秋、冬旱常年发生,蔗地土壤水分不足是影响翌年宿根蔗发株及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试验采用对比法设计,在秋季干旱条件下,对生长中后期的新植蔗进行微喷灌处理,并以不喷灌为对照(CK),探讨微喷灌处理对翌年宿根蔗发株和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喷灌处理具有促进翌年宿根蔗地上部生长的作用,表现为发株早、发株数多、发株率高,同时株高、假茎粗、单株干重极显地著优于CK;微喷灌处理对宿根蔗根系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促进粗根形成和提高蔗根含水量,但根长较CK短,根系的纵向生长不及CK,对根条数的影响不明显。研究中还发现,微喷灌处理的蔗株粗细较一致,株高生长个体间差异则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