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6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2篇
  90篇
综合类   99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家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土家族的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随着民族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更加关注土家族的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等问题,土家本土茶叶经济发展,是土家族经济建设中一个重要部分,同时土家族民间造物观是土家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将茶叶包装设计与土家民间造物观相融合,是构建土家族茶叶品牌,提升土家族茶叶影响力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几点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双季稻最佳磷肥和钾肥用量与密度组合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为明确磷肥、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对双季稻的施用效果,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组合对江西双季稻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及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施磷量和移栽密度、不同施钾量和移栽密度对双季稻产量、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磷肥用量和移栽密度试验中,设4个施磷水平(P2O5 0、60、90、120 kg/hm2,以P0、P60、P90和P120表示)和4种移栽密度(21×104、27×104、33×104、39×104 穴/hm2,以D21、D27、D33和D39表示)组合。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试验中,设4个施钾水平(K2O 0、90、120、150 kg/hm2,以K0、K90、K120和K150表示),密度设置同磷肥试验。在水稻成熟期对产量以及产量构成要素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磷素和钾素的吸收量和利用率等指标。【结果】磷肥与密度试验中,同一施磷水平下,早稻产量和地上部磷素吸收量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磷量超过60 kg/hm2时,产量和磷素吸收量不再随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磷素吸收利用率(REP)、磷素农学效率(AEP)和磷素偏生产力(PFPP)逐步降低,以P60D39处理组合的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率最高,分别为5303.9 kg/hm2和24.4%,AEP为29.4 kg/kg; 晚稻则以施磷量在60 kg/hm2和33×104 穴/hm2密度组合的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率最高,分别为7246.9 kg/hm2和42.4%,AEP为36.2 kg/kg。钾肥与密度试验中,早稻的钾素吸收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施钾量在120 kg/hm2和39×104 穴/hm2密度组合的处理产量和钾素吸收利用率(REK)最高,分别为6376.3 kg/hm2和67.2%,此时钾素农学效率(AEK)为15.6 kg/kg; 晚稻则以施钾量在90 kg/hm2和33×104 穴/hm2密度组合的处理产量和REK最佳,分别为7025.6 kg/hm2和74.0%,AEK为21.7 kg/kg。【结论】合理的磷肥、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可以显著增加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养分累积量,进而增加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但过高的磷肥和钾肥施用会抑制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建议本研究区域的早稻采用施磷量在60 kg/hm2、施钾量120 kg/hm2和39×104穴/hm2的密度组合,而晚稻采用施磷量60 kg/hm2、施钾量90 kg/hm2和33×104 穴/hm2的密度组合。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岐山县2005年开始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松技术,但受技术、机具等因素限制,应用推广步伐缓慢,群众依然没能转变传统的翻耕观念。近两年,各级领导非常重视机械深松作业,深松技术的增产效应也持续稳定且明显,这项轻型简化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全县累计推广面积2 000余hm2,拥有深松机械15台,在蒲村镇实现了整村整组连片推进,也探索形成了适应本县实际的机械深松最佳模式。实践证明,此技术省工省时,节本增效,增强蓄水能力,保护生态  相似文献   
4.
苦丁红茶加工工艺试验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苦丁茶嫩梢进行手工及配套机械加工工艺研究。对设计的5种苦丁红茶的工艺流程得出的苦丁红茶进行感官审评及内含成分检测评定,结果表明:工艺为萎凋-揉捻-发酵-烘干、萎凋-漂杀-冷却脱水-揉捻-渥堆-烘干的茶叶品质较好,其理化检测TR/TF值分别为30.3和25.8,与红茶品质接近;感官审评总体评价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分解秸秆的微生物。研究秸秆分解过程中细菌群落组成的演化规律,对了解和调控农田微生物群体组成以促进秸秆分解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试验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原阳试验基地进行,将成熟期玉米秸秆(茎和叶)烘干,剪成长1~2 cm、宽0.3~1 cm的碎片,称12 g样品(相当于8 t/hm^2)装入15 cm×10 cm的尼龙网包(孔径0.04 mm)内,于10月5日冬小麦出苗后埋置在小麦垄间。分别于埋置后0、1、2、4、7、10和12个月收集秸秆包和土壤样品。测定秸秆样品干物质量和碳氮含量,选择埋置了0、2、4、7和12个月的秸秆及其土壤样品分析细菌丰度及群落组成。【结果】秸秆埋入土壤后的前2个月内分解最快,然后逐步减慢,在1、2、4、7、10和12个月后分别降解了总生物量的19.2%、32.9%、44.2%、52.2%、66.8%和73.8%。秸秆埋入土壤后,秸秆和土壤中细菌丰度均显著增加,分别于第4和7个月达到最高后开始下降。秸秆细菌的丰度指标OTUs、ACE、Chao1和多样性指标Shannon随试验时间的延长逐步增加,而Simpson指数随试验时间延长逐步降低,而土壤中这些指标在试验过程中没有显著变化。与刚埋置秸秆时相比,埋置2个月后的秸秆细菌Bacteroidetes门相对丰度明显增加,主导细菌群为Bacteroidetes和Proteobacteria门。Actinobacteria丰度在埋置2个月后明显降低,然后又随试验时间延长逐步增加。Planctomycetes、Saccharibacteria、Verrucomicrobia、Acidobacteria、Chloroflexi和Gemmatimonadetes丰度在原始秸秆中较低,埋入土壤后随试验时间延长逐步增加。Sphingobacteriia、Gammaproteobacteria、Alphaproteobacteria和Flavobacteriia主导前期细菌纲组成,而Actinobacteria、Anaerolineae和Bacilli纲丰度在后期逐步增加。秸秆分解速率主要受其碳含量影响,秸秆细菌群落组成前期与秸秆碳含量相关,后期与秸秆氮含量相关。随着试验的进展,秸秆细菌群落组成与土壤中的细菌群落组成趋同。【结论】秸秆埋入土壤后前2个月的分解速率最高,随后逐步降低。秸秆分解前期细菌群落由富营养型组分Bacteroidetes和Proteobacteria门和Sphingobacteriia、Gammaproteobacteria、Flavobacteriia和Alphaproteobacteria纲主导,随后被逐步增加的贫营养型组分Actinobacteria、Acidobacteria、Chloroflexi、Saccharibacteria门和Delta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纲等代替。秸秆碳氮含量变化是影响秸秆分解及其过程中细菌群落演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相对SPAD值用于不同品种夏玉米氮肥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处理、不同玉米品种及关键生育期间的SPAD值差异和基于相对SPAD阈值的氮肥管理对氮肥用量、子粒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氮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玉米各关键生育期的SPAD值开始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施氮量超过N 210 kg /hm2后不再显著增加;郑单958和冀农一号大喇叭口期的相对SPAD值与产量的关系符合线性加平台模型,其平台相对SPAD值分别为0.976和0.981;两玉米品种和不同生育期间的绝对SPAD值差异显著,利用相对SPAD值可消除品种和生育期间的SPAD值差异。玉米关键生育期追肥量和总施氮量均随预设相对SPAD阈值的增加而增加,基于相对SPAD阈值的氮肥管理能在保持高产的同时较农民习惯施肥显著降低氮肥用量、田间氮素表观损失和收获后土壤无机氮残留、提高氮肥利用率;本试验条件下,保持玉米高产高效的适宜相对SPAD阈值为0.95~0.98,此阈值管理下,郑单958和冀农一号的产量较农民习惯施肥没有降低,而氮肥用量降低了42%,氮肥回收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分别增加了18.6、20.0个百分点和6.0、6.5 kg/kg。  相似文献   
7.
氮肥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氮(N 300 kg/hm2,基肥和拔节肥各占1/2)比较,氮肥后移处理(N210kg/hm2,基肥、拔节肥和孕穗肥各占1/3)在不降低小麦产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氮肥利用率,且全生育期氮素表观损失极低。过量施用氮肥(N 300 kg/hm2)明显提高了60 cm以下土层硝态氮含量,增加了其向地下水淋溶迁移的风险。氮肥后移可提高小麦成熟期0-20cm土层硝态氮积累量,降低其在20-100cm土层的积累。基于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氮素吸收量而进行氮肥后移是可行的,氮肥后移可节省氮肥30%,是较为理想的施氮方式。  相似文献   
8.
茶树品种化学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测定了8个茶树大叶品种的主要生化成分,并与中小叶品种福鼎大白茶作比较,旨在了解茶树大叶品种之间、大叶品种与中小叶品种福鼎大白茶之间在化学成分上存在的差异为生产上茶树品种的选择、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选择茶叶原料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PVA-硼酸混合载体法固定光合细菌处理黄泔水,探讨其对黄泔水处理的较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光合细菌的包埋条件为10%聚乙烯醇、4%SiO2、0.15%海藻酸钠和30%菌液。在好氧黑暗、pH值8.0、菌液接种量20%、装液量100mL条件下,固定化光合细菌处理黄泔水120h,其CODcr去除率为91%。  相似文献   
10.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除了N、P、K大量元素和Ca、Mg、S中量元素外,还有B、Zn、Mo、Mn、Fe、Cu、Cl微量元素。近十年来,随着增加产量、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土壤和植物组织分析的广泛利用,人们对微量元素在作物生长方面重要性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离。近日,国际化肥工业协会(IFA)在昆明专门举办了徽营养肥专题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目前微量元素缺乏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仅是农作物缺乏的一个问题,而且是关系到人类健康的一个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农业措施加以缓解。据有关专家对我国土壤分析研究表明,一些微量元素在一些地方缺乏已比较突出,因而,微量元素的缺乏问题也应引起我国关注。 近年来,我国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众所周知这一技术是为达到平衡施肥的目的而开展的,通过测土有针对性补充作物所需的短缺营养元素,做到科学合理用肥,土壤缺什么元素补充什么元素,作物需要什么元素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充多少,使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农作物的需求,达到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但从目前施肥情况来看,人们更注重氨磷钾三要素的平衡施用,而忽视了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因而,有关专家提出平衡施肥也要关注微量元素。本期专门策划这一选题,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土壤微量元素丰缺现状、了解微量元素肥,并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