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淮北平原1966~2007年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菊  向龙  王振龙  金光炎  余钟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904-13907,13930
选择安徽淮北平原五道沟实验站1966~2007年的逐年器皿蒸发、不同深度的潜水蒸发资料以及对应的气温、相对湿度、水汽饱和差、风速、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计算淮北平原40年来蒸发过程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近40年来淮北平原温度呈上升趋势,年均温度的增幅逐渐减小有利于蒸发能力增加,而太阳辐射、风速等减少和相对湿度增加蒸发阻力,且后者作用大于前者。在此基础上建立以气象变化因子的蒸发能力预测模型,能很好地反映气候变化过程对水面蒸发、潜水蒸发的影响,有利于评估未来水量平衡关系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2.
以张家港市永联现代粮食生产基地为依托,选择两块试验田同步采集田面水和河道水,初步研究了南方集约型稻区水稻田面水、河道水中氮素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封闭的灌水河道具有积聚营养物质的作用,氮素浓度远高于田面水氮浓度,其中氨氮浓度甚至达到田面水氨氮浓度的12倍;②降雨后第1天田面水氮素浓度骤降,氨氮、硝氮分别减少86%、89%,降雨过程扰动河道底泥使大量氮素扩散到河水导致氮素浓度会有小幅度升高。因此在降雨过程应控制向稻区外界河流排水,否则易造成面源氮污染。  相似文献   
3.
缺水流域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缺水流域,水资源是流域环境质量、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控因子,因此在缺水流域研究与水相关的生态承载力(简称生态承载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献资料分析,针对缺水地区,在阐述流域生态承载力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承载力研究面临的3个挑战:①需要从量化体系到流域应用来完善其研究理...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地区气候特殊、地形复杂,气象观测站点稀少,对其区域气候和水循环过程的观测和模拟存在很大的困难。本文基于RegCM模式和WRF模式,探究不同水平分辨率10 km、25 km、50 km下区域气候模式对该地区1989—2008年气候时空分布规律的模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10 km水平分辨率下,RegCM模式模拟多年平均气温绝对误差为0.33℃,WRF模式模拟绝对误差为1.77℃,比25 km和50 km水平分辨率下绝对误差减少1.60~2.12℃,且四季气温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有所提高;随着水平分辨率的提高,WRF模式对青藏高原东南部和南部的降水量高估有所改善,RegCM模式模拟值逐渐接近实测值(模拟年降水量相对误差由169%降至75%)且对高原北部降水量的模拟有所改善,但整体上模式对降雨的高估依然存在;两个模式随水平分辨率的提高对地形起伏最大的雅鲁藏布江源区降水量的误差减少最为明显。本研究可为揭示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水文响应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降雨强度对土壤溶质流失的影响。[方法]利用Hydrus-1D模型,对不同降雨强度下太湖宜兴梅林流域水文过程与土壤溶质流失过程进行模拟,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度。然后,应用该模型模拟了不同雨强下土壤中TN的迁移规律。[结果]Hydrus-1D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降水过程中不同深度土壤的水运动过程以及土壤溶质流失过程。次降雨过程中,土壤表层(0~20 cm)TN的流失量占总流失量的95%以上。土壤TN的流失量随着雨强的增大而增加,但是当雨强增至0.030 0 cm/min后,随着降雨强度继续增加,TN流失量仅有微小增加。[结论]该研究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刘宏伟  余钟波  崔广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759-13762
分析了太湖地区农业小流域逐日降雨径流和暴雨事件对氮素营养物输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流失日平均浓度随降雨量和径流量的增大而增大,总氮最大,硝态氮次之,铵态氮最小。暴雨事件中,径流起涨初期氮素浓度迅速升高,之后逐渐降低,在退水时期会有所反弹。暴雨事件中的瞬时流量与氮素输出浓度关系按流量大小可分为3段:在小流量段,氯素浓度低且数量平稳;中流量段,各态氮素流失浓度变化大;高流量段,总氮和铵态氮流失浓度显著降低并逐渐平稳,硝态氮浓度略为降低但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7.
总结和概括了土壤水与溶质、能量研究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土壤水与溶质、土壤热耦合运移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模型发展,分析了当前水土系统理论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难点和尚未解决的问题,展望了在大气-植被-土壤系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在土水系统中研究水文质耦合理论,提出构建分布式耦合模型系统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取有时空连续性的表层至深层土壤湿度数据,以美国McClellanville站和青藏高原MAWORS站为研究区域,利用有限气象观测数据,基于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on Network,BPNN),融合天牛须搜索算法(BeetleAntennaeSearchAlgorithm, BAS),构建BAS-BP模型(BeetleAntennaeSearch-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对表层至深层土壤湿度进行反演。结果表明:(1)融合优化的BAS-BP模型对各层土壤湿度的反演效果优于BP模型,两个站使用BP模型反演测试集的RMSE量值在0.016~0.191 m3/m3之间,MAE在0.012~0.177 m3/m3之间,R在0.390~0.987之间。使用BAS-BP模型得到的测试集RMSE在0.014~0.143 m3/m3之间,MAE在0.010~0.131 m3/m3之间,R在0.504~0.994之间。(2)BP和BAS-BP模型对各站不同深度土壤湿度的反演效果均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