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2.
土地资源质量的高低,最终体现在土壤的生产能力上,而生产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土壤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即土壤肥力。国内外对新垦贫瘠土壤的培肥熟化研究已较为全面,取得很多有特色的研究成果。针对伊犁河流域新垦贫瘠土壤的快速培肥,应以当地农业生产结构为指导,发展农区畜牧业,搞好农区内部农、林、牧之间的结构调整,实行农牧结合;增施有机肥料,推广秸秆还田技术,节能增效,实现粮多(草多)-畜多-肥多-粮多(草多)的良性循环;推广草田轮作、麦棉轮作和间套作栽培技术,增加黄豆、绿肥等作物茬口,满足作物吸收利用营养元素即不同而又具有互补的作用,使作物能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充分发挥土壤的生产潜力;重视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在采取平衡施肥、作物推荐施肥的基础上,兼顾"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的种植模式,达到既能快速培肥土壤,同时又能快速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3.
以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分离纯化的3株藻种为研究对象,研究温度和不同培养基对这3个品系生长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图和光学显微镜结合的方法对其形态进行初步鉴定,进一步采用18S r DNA基因数据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可以看出,Y1在20~30℃环境中都能生长,30℃生长最佳,最佳培养基为BG11培养基;Y2和Y3在改良型TAP培养基中生长最佳,它们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5~30℃和30℃。利用Gen Bank中绿藻门不同科属种类序列的18S核糖体RNA,结合Olmos的文献,设计18S r DNA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后经Blast对比、系统发育树及遗传距离分析,结合扫描电镜图和光学显微镜结果得知Y1为丝藻属、Y2为衣藻、Y3为绿球藻。  相似文献   
4.
布病的流行对于牛羊的危害非常严重,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牛羊的减产情况,而且严重地威胁公共卫生安全。所以,实际生产中净化牛羊养殖的环境,落实到位布病的相关监测,在布病发生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对于实际饲养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主要分析生产中检测和监测布病时存在的问题,总结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新疆伊犁河流域新垦土壤土层薄、坡度大、保水保肥差等特性,开展研究获得新垦区最佳水肥调控措施.[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水、氮两因素对冬小麦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Pn)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纯氮量、灌溉总量是影响冬小麦生理性状和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施肥比例和灌溉频数;极差分析说明,施氮量和施肥比例对旗叶SPAD值的影响大于灌溉量和灌溉频数;而对净光合速率影响的主次排序是灌溉频数>施氮量>灌溉量和施肥比例.[结论]综合小麦叶片SPAD、净光合速率Pn以及产量方差分析的结果,推荐伊犁河流域新垦区冬小麦种植最佳施纯氮量为375 kg/hm2,灌溉量为4 500 m3/hm2,优化施肥制度为,全生育期追施两次氮肥,分别在返青期与拔节期,施肥量分配比例为6∶4,优化灌溉频数为6次.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伊犁河谷新垦区盐渍化土壤概况、国内外盐渍化土壤的相关研究和生产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了盐渍化土壤的改良培肥的基本措施和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种植制度在农田土壤培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国内外对种植制度在农田土壤培肥中的作用及进展,得出种植制度是丰富多样的,并且正在不断的得到丰富和发展,合理的种植制度才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关种植制度对土壤有机质、氮和磷的研究的内容较多,而对土壤钾、pH、水分及结合耕作制度对土壤培肥的影响研究内容较少。今后应加强种植制度对土壤培肥的障碍因素及积极因素方面研究力度,建议合理利用种植制度对培肥土壤的积极作用,将种植制度与农业措施相结合,增产增收、培肥地力和农业可持续利用相结合,制定出适合社会需求、满足当地生产发展需要的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8.
伊犁河流域是国家"十一"期间重点开发的农业区域,具有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气候和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但同时土层薄,水肥协调控制差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要实现伊犁河流域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水肥耦合效应研究。讨论了伊犁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肥水关系、水肥耦合的研究现状以及水肥耦合研究对伊犁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接种根瘤菌对甘草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提高甘草质量与产量及开发优质菌剂,以无处理甘草为对照,将3种根瘤菌(Rhizobium mongolense subsp.loessense strain CCBAU 7190B、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IAM13129、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train CCBAU 65237)菌液按照10 mL·株-1(675×10-6 CFU·mL-1)接种于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的地下部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不同处理下甘草的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及异甘草素含量。结果表明,在3种菌株处理后,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中5种活性成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根瘤菌与甘草共生可以显著提高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异甘草素含量的积累,为提高甘草质量与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