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研究草莓体内能够分离培养的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结构,对健康草莓稳态菌群的构建和保持具有重要意义.以健康草莓为研究样本,对其根、茎、叶内的真菌和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分别利用真菌rDNA-ITS引物和细菌16S rRNA引物进行PCR扩增,然后基于测序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微生物种类.结果表明,从健康草莓根、茎、叶部获得了真菌1个门4个属中的14株菌株和细菌3个门6个属中的14株菌株,其中细菌内生菌的多样性高于真菌类群;3个器官中根部内生菌的多样性程度最高;芽孢杆菌(Bacillus)和葡萄孢属(Botrytis)是丰度较高的2个内生菌属.本研究初步明确了草莓不同部位可培养内生菌的分布特点和规律,为探索利用这些内生菌以促进草莓健康生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宁夏主栽春小麦品种宁春4号和宁春47号为供试材料,在盆栽条件下,人工控制温度,设高温(35±2) ℃和常温(27±2) ℃ 2个温度处理,以常温为对照,在花后3~25 d对春小麦进行高温处理,测定籽粒幼苗长势和籽粒活力。结果表明,花后不同时段高温显著降低了春小麦幼苗生长势和籽粒活力,花后高温越早对春小麦籽粒活力的影响越大,其中花后3 d高温的影响最大,宁春4号的籽粒活力指数1下降了10.82%;使宁春47号的籽粒活力指数1下降12.81%。花后不同高温对春小麦籽粒活力的影响不同,最终会严重影响春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珠颈斑鸠线粒体12S rRNA基因的克隆·测序和分子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获得殊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线粒体12SrRNA基因序列,并以此分析不同鸟类的分子进化关系。[方法]根据其他鸟类线粒体12SrRNA基因及侧翼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的方法获得珠颈斑鸠线粒体12SrRNA基因片段,克隆后进行序列测定,利用Mega4.0软件Neighbor—Joining法分析不同鸟类的进化关系。[结果]获得珠颈斑鸠线粒体12S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970bp,碱基组成为:A=31.6%、C=28.9%、G=19.8%、T=19.7%,其中A+T含量高于G+C含量。通过与GenBank中环颈斑鸠(Streptopelia capicola)等其他8种鸟类12SrRNA基因序列比较发现,珠颈斑鸠与环颈斑鸩的同源性最高。为94.4%,与家鸭(Arias platyrhynchos)的同源性最低,为78.4%。并根据这9种鸟类序列用NJ法构建进化树,结果表明,珠颈斑鸠和其他8种鸟类在分子水平上反映的进化关系与在形态学上的进化关系基本吻合。[结论]首次得到珠颈斑鸠12SrRNA基因全长序列,并确定了珠颈斑鸠与其他8种鸟类的分子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4.
倪欢 《养猪》2023,(6):14-17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畜牧业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农牧业现代化发展以及现代化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秸秆等副产品和畜禽排泄物。在农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积极推广应用秸秆发酵床养殖技术,能够更好地提高生猪粪便和秸秆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皖南山区秸秆发酵床生猪养殖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然后进一步探讨了山区秸秆发酵床技术在生猪养殖中的具体应用,进一步分析了发酵床生猪养殖技术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对策,以期为行业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宁夏春小麦受干热风影响,籽粒中淀粉含量下降,研究花后高温干旱对春小麦淀粉形成的影响,实现西北区域春小麦高产稳产优质.[方法]采用盆栽方法研究花后高温干旱对春小麦淀粉形成的影响.[结果]花后高温或土壤干旱均导致籽粒中ADPG、UDPG、SSS和SBE活性下降5;~10;,其影响随生育期推进而加剧.宁舂4号品种受干旱胁迫及高温干旱互作效应影响大,不同水分处理间籽粒ADPG、UDPG、SSS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水分胁迫显著影响ADPG活性,对支链淀粉含量和总淀粉含量影响不显著.[结论]花后高温干旱主要影响直链淀粉含量及其关键酶,进而影响总淀粉含量,生产上可以采取相应措施缓解高温干旱的危害,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是柑橘上的重要害虫,目前主要通过化学药剂对其进行防治,但由于长期以来化学药剂的不合理使用使得其对不同杀螨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能够更好的指导田间用药,为实际生产中柑橘全爪螨的防治与其抗药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2021年采用叶碟浸渍法对广西桂林临桂区和灵川县两个柑橘全爪螨田间种群进行了抗药性测定。结果标明:桂林临桂、灵川两地柑橘全爪螨田间种群对乙唑螨腈、联苯肼酯、阿维菌素和乙螨唑均已产生高水平抗性(105.6-572.0倍);且对哒螨灵和螺螨酯也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44.8-96.2倍)。生产上应减少阿维菌素、联苯肼酯和乙螨唑的使用,应合理的进行复配,并结合其他防治措施进行综合防治,保障我国柑橘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