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7篇
园艺   2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矮生长豇豆的生育与产量形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春播和秋播矮生长豇豆的生长动态,叶面积形成与效能,结荚与豆荚产量形成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播矮生长豇豆植株和各个器官的生长动态均呈S形曲线变化。秋播矮生长豇豆虽然无抽蔓期,但其生长动态与春播基本相同,而且植株生长和叶面积都较大,单株结荚稍多,但产量无明显差异。净同化率(NAR)在营养生长过程较高,生殖生长过程较低。本文还讨论了矮生与蔓生长豇豆生育与产量形成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广东野生蔬菜资源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经初步调查研究,广东有野生蔬菜资源144种(不包括可食的野生菌类,蕨类和藻类),分布于54个科,有一年生和二年生草木,多年生草本,灌木和乔木,陆生和水生植物,按照野菜的科属关系和食用器官进行分类,提出近期可开发的野菜。  相似文献   
3.
蔓生和矮生长豇豆氮磷钾吸收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蔓生和矮生长豇豆的氮磷钾吸收特性。结果表明 ,两类长豇豆对氮磷钾的吸收 ,均以氮最多 ,钾次之 ,磷最少。蔓生类型的吸收比例为 2 .75~ 2 .92∶1∶2 .15~ 2 .75,矮生类型为4 .4 9∶1∶4 .2 1。蔓生类型比矮生类型的吸收量大 ,蔓生类型中白豆角比青豆角稍大。蔓生长豇豆营养生长期的吸收量微少 ,生殖生长期约占总吸收量的 98%。豆荚利用的氮磷钾逐渐增加 ,至结荚后期利用了氮磷的 6 5%~ 70 % ,钾的近 4 0 %。矮生长豇豆在营养生长期的吸收量约占 2 0 % ,生殖生长期约占 80 % ,豆荚只利用氮磷的 35%~ 4 0 %和钾的 30 %左右。  相似文献   
4.
应用人工气候室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光周期组合处理,对丝瓜(Luffa acutangula Roxb.)蛋白氨基酸组分含量的影响,以探讨其与丝瓜花性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和光周期处理对丝瓜叶片的蛋白氨基酸含量及其组分都有影响,不论从氨基酸总量,还是酸性、碱性或中性氨基酸含量,都表现低温短日>高温短日>高温长日>低温长日的趋势。说明短日比长日处理有利于氨基酸的积累;在短日下,低温比高温更有利于氨基酸的积累;处理过程各类氨基酸的百分率及个别组分也发生转化,初步认为这可能使蛋白质或酶的性质或种类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调节丝瓜的花性分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试验对泰国蕹菜的生长动态,光合产物积累分配,产量形成过程的研究,表明植株鲜重与干物质积累的增长速度基本相同;光合产物的分配叶最多,茎其次,根最少;对肥料的吸收以钾最多,氮其次,磷最少。从而为其蔬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青花菜主要矿质营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青花菜南方慧星品种为材料,分3个播期,研究了青花菜生育过程对氮,磷,钾,钙和镁等矿质养分的和分布动态,结果表明,青花菜对氮,磷,钾的吸收,以氮最多,钾次之,磷量少,其吸收比例因生长期而不同,植株和各个器官的氮,磷,钾,钙和镁含量随生育过程逐渐降低,吸收量则逐步增加,其中花球分化发育期间吸收量占吸收量的75%至80%,花球分化发育前,大部分的主要矿质养分分布在茎叶,花球分化发育后逐渐减少,而分布在  相似文献   
7.
采用广东青皮冬瓜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冬瓜的生育周期。自种子萌动至果实成熟,分为种子发芽、幼苗,抽蔓和开花结果四个时期。发芽期约占全生育过程的10~15%,幼苗期占25~30%,抽蔓期占10~15%,开花结果期占45~50%。不同栽培季节的生育速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茎蔓与叶的生长特点是:每叶面积随着生长时期逐渐增大,即幼苗期发生的叶最小,抽蔓期发生的叶较大,开花结果期的叶最大。叶数与叶面积的增长与茎蔓生长相一致,发芽期和幼苗期生长缓慢,抽蔓期生长较快,开花结果期迅速生长,其中开花结果前期生长最迅速,中期仍迅速生长,后期不再增长,呈S形的生长曲线。果实发育开花至成熟一般为40~50天。果实长度和横径,果肉厚度的增长前期最大,中期其次,后期最小;果实重量的增长则前期慢,中期最快,后期仍较快。种子随着果实发育逐渐发育,充实和成熟。青皮冬瓜果实发育的特点,是发育期长,增长速度高,生长量大。果实发育与蔓叶生长密切相关,必须使蔓叶生长与果实发育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8.
花椰菜花球产量与其他主要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椰菜BrassicaoleraceaL.var.botrytis白杨品种研究花球产量与其他主要性状的关系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花椰菜生育过程植株、根、茎和叶鲜质量及叶面积均呈单峰曲线增长,叶质量、叶面积、株质量、花球茎直径、花球直径与花球质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并得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花球质量=0 190×叶质量-0 009×叶面积+0 313×株质量-11 758×花球茎直径+23 828×花球直径-191 439(R2=0 958).通径分析表明植株质量和花球直径对花球质量有直接的显著影响,叶质量、叶面积和花球茎直径则是通过显著影响前二者而间接影响花球质量.  相似文献   
9.
广东野生蔬菜资源的分类与利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经初步调查研究,广东有野生蔬菜资源144种(不包括可食的野生菌类、蕨类和藻类),分布54个科,有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草本、灌木和乔木、陆生和水生植物。按照野菜的科属关系,进行植物分类;研究其生育年限、食用器官和药用功效,并进行分类,根据野菜的利用价值,提出近期可开发的野菜。  相似文献   
10.
冬瓜丰产栽培生理基础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光合生理方面,探讨了冬瓜果实发育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关几个问题。一、发挥个体优势与群体优势问题。试验看到,冬瓜个体和群体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二、座果与果实发育的营养基础。冬瓜不同座果节位的果实大小是不相同的。主蔓第22节以前的第1~2雌花座果,果实最小,第23~35节的第3~5雌花座果的果实最大,36节以后的第6雌花以上座果的果实较小。三、叶面积系数与群体光合效能。冬瓜每亩栽植300株,叶面积系数为1.5,光合效能较高,果实大,但单位面积产量较低;每亩350~400株,叶面积系数为1.7~1.9时,光合效能较高,果实较大,单位面积产量较高;每亩450株以上,叶面积系数超过2时,光合效能显著降低,果实较小,单位面积产量便降低。四、生产效能高的生态条件。不同栽培季节试验发现,秋植冬瓜的光合效能比春植冬瓜高,而春植冬瓜的产量比秋植高。分析春、秋植冬瓜的具体环境及其对生育和生理的影响,初步认为,五万米烛光左右的光照,25℃左右的温度,80%以上的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湿度是冬瓜丰产的适宜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