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隔坡水平沟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利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1~2003年对隔坡水平沟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利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年际间,不论雨水丰欠,隔坡水平沟0~200cm土层储水量均有所增加,3年平均,水平沟玉米田增加92.0mm,马铃薯田增加132.1mm;雨季降雨量多的年份,水平沟土壤储水量增加幅度相对较大,丰水年比平水年和欠水年平均值多增加50.1mm;与坡耕地相比,水平沟玉米田比坡耕地玉米田0~2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提高1.53%,土壤储水量增加50.4mm。年份内,全年降雨分布的不均匀,引起隔坡水平沟作物土壤水分反常变化,欠水年的严重春旱,使水平沟0~200cm土层储水量到播种时比坡耕地还少18.6mm;平水年和丰水年的严重伏旱,使雨季隔坡水平沟0~2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低于欠水年,水平沟玉米田低3.42%~4.50%,马铃薯田低2.99%~3.25%。作物收获后,进行隔坡水平沟玉米整桔秆覆盖,既能减轻冬前土壤水分散失,又能缓解春旱,土壤冻结和播种时测定,水平沟覆盖田比不覆盖田0~1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提高2.11%和1.19%。3年试验,与坡耕地相比,隔坡水平沟玉米比坡耕地玉米增产100.2%,降水利用提高9.3kg/mm·hm2。  相似文献   
2.
晋西南山区马铃薯氮磷钾肥肥效及合理施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建立晋西南山区马铃薯N、P、K施肥量与产量关系的施肥效应方程,解析与模拟寻优结果表明:N、P、K三因子对晋西南山区马铃薯产量影响的顺序为:钾肥>氮肥>磷肥;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中,氮钾最强,磷钾次之,氮磷最差;得出了该区马铃薯hm2产≥22500kg,产量指标95%置信限的最佳施肥量为:每hm2纯氮(X1)144.75 ̄194.55kg,纯磷(X2)106.8 ̄144.45kg,纯钾(X3)135.9 ̄202.5kg;并得出了该区每hm2最高产量30629.8kg时的施肥量:纯氮189.7kg,纯磷123.6kg,纯钾182.7kg。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