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桑蓟马在桑树上终年危害,摸清该虫在田间的发生危害规律,选择适合当地的抗性强的桑品种是提高桑叶产量、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控制桑蓟马危害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经过近几年对云南蚕区主要桑树品种褐斑病的发生情况调查,发现农桑系列及女桑对桑褐斑病有较强的抗性,通过栽桑区各品种感病率和气候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其与温度、雨量等气候因素和品种叶片的特性联系较大.  相似文献   
3.
针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云南蚕业由于市场变迁造成大起大落的实际,结合国内主要蚕区的技术对照,主要从云南省蚕种技术、养蚕技术、桑品种技术和桑园种植技术的角度,探讨四大技术因素对云南蚕业产业化进程的影响,通过对云南省蚕业发展过程的调查研究,讨论云南省蚕业为什么占尽天时地利仍会大起大落,产业规模难上台阶.  相似文献   
4.
桑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桑园是-个独特的生态环境,桑树病虫害发生的种类、数量受气候、虫(菌)源、天敌因子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不断发生变化,其中,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影响其消长变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1优良桑树品种栽培要点介绍1.1农桑14号适宜地区:本品种适宜云南省各地区栽培,注意倒春寒危害。栽培要点:(1)该品种枝条直立,树形较紧凑,一般要求每公顷栽15000~30000株为宜。(2)栽植前要进行土地深耕、平整、开沟施足基肥,为养成丰产树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栽桑的技术原则是确保个体成活健壮,群体生长同步,树势均衡,同步进入丰产.现将新栽桑园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果叶兼用品种云桑2号性状与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桑2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于1972年育成的果叶兼用型桑树品种,具有发芽早、品质好、产量高的优势,适宜在云南、四川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发掘优良果用桑种质资源,对云南蚕区收集保存的28份野生桑种质资源的果实相关农艺性状(座果率、单芽座果数、单果质量、果长和果径)及果实的理化性状(糖度、p H值、桑椹红色素含量和出汁率)等进行调查和测定。28份野生桑种质资源中,座果率85%的有14份,单果质量超过3 g的有2份,果汁糖度超过20%的有7份。28份野生桑种质资源分属于6个桑种,其中,山桑(Morus bombycis Koidz.)的3份种质资源具有座果率高、果实中桑椹红色素含量高等特征;长果桑(Morus laevigata Wall.)的8份种质资源和长穗桑(Morus wittiorum Hand-Mazz.)的4份种质资源具有果长长、果汁糖度高等特征。筛选出部分果用性状优异的野生桑种质资源,可应用于生产或作为优良果桑品种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9.
以限性斑纹品系Y7、JS、MC为母本,性连锁平衡致死系sd2、px2、YH4、8、12和YH18为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测试分析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配合力。结果表明,不同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配合力不同,同一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不同性状间的配合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性连锁平衡致死系18的万蚕产茧量和万蚕茧层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分别为2.83和3.07;雄蚕杂交组合Y7×YH18的万蚕产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为4.32),Y7×YH8的万蚕茧层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大(为5.08);而MC×sd2在万蚕产茧量和万蚕茧层量方面的配合力总效应值均为最高(分别为9.92和8.96)。以配合力效应值为选择依据,筛选出产茧量和茧层量预期较高的雄蚕杂交组合MC×sd2,实验室饲养结果表明,该组合的综合性状优良,茧丝生产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日一回育和一日二回育2种少回育方式以及少回育下蚕头密度和5龄给桑量对全茧量和茧层率的影响,分析家蚕少回育省力化养蚕的可行性.[方法]分别调查了不同蚕头密度、5龄给桑量、日给桑频次条件下的全茧量和茧层率.[结果]在一日二回给桑片叶育条件下,蚕头密度为630~880头/m2时各给桑量的全茧量和茧层率均无显著差异,但蚕头密度为1 100 头/m2时的全茧量和茧层率显著低于其他蚕头密度.在适度蚕头密度条件下,除75%给桑量的全茧量显著低于其他给桑量外,各给桑量的全茧量和茧层率均无显著差异,但全茧量、茧层率均与给桑量呈正相关;当蚕头密度过大时,全茧量、茧层率与给桑量呈负相关.一日一回育的全茧量极显著低于一日二回育,但2种少回育方式在茧层率上的差异不显著.[结论]在片叶育方式下,一日二回育优于一日一回育,一日二回育中5龄给桑量和蚕头密度分别以85%的给桑量和880头/m2的蚕头密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