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青藏高原若尔盖云杉针叶水提物(NAEPA)的抗菌作用并初步分析其活性成分。NAEPA抗菌活性显著,对供试6种常见的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病原菌都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和杀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3.8~15 mg/mL和7.5~30 mg/mL。抑菌物质在酸性环境中活性最强,对中性和碱性环境敏感;对121℃高温比较稳定。GC-MS分析表明,有机酸是NAEPA的主要成分;苯甲酸、间羟基苯甲酸、邻苯二酚、角鲨烯和桃金娘烯醇是主要抑菌物质。NAEPA中还含有抗氧化、降血脂以及抗血栓成分。NAEPA具有有效的抑菌物质和各种保健成分,是一种可应用于食品和饲料工业的潜在天然植物防腐剂资源。  相似文献   
2.
在二代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卵高峰期,一般年份用200倍,大发生年份用100倍苏云金杆菌(B.t.)乳剂喷雾防治效果达75%以上,可将虫口密度压低到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防治后调查生防田主要捕食性昆虫天敌比化防田高3倍左右,对伏蚜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伏蚜高峰期主要捕食性天敌与伏蚜之比,维持在1:200以上水平,可将防治伏蚜时间推迟10—15天,减少防治1—2次。  相似文献   
3.
若尔盖湿地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与微生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文旨在研究若尔盖湿地土壤退化过程中四种典型土壤(泥炭土、沼泽土、草甸土、风沙土)中脲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其与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脲酶、转化酶活性逐渐降低,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逐渐升高;随着土壤退化程度的加剧,脲酶和转化酶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泥炭土、沼泽土、草甸土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风沙土;多酚氧化酶活性随退化程度加剧呈上升趋势,但在沼泽土中活性最低。泥炭土、沼泽土、草甸土中转化酶及风沙土中过氧化氢酶与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较显著。因此土壤酶活性(脲酶、转化酶)、理化性质(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微生物数量能较好地指示当地土壤退化状况。  相似文献   
4.
绿原酸是一种珍贵的传统中药,主要从植物中提取。建立了一种利用农作物-红薯叶发酵枯草芽孢杆菌RP5产绿原酸的新方法。该株细菌是从金银花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菌,利用高效液相和液质联用方法,研究了红薯叶粗提液作为主要液体培养基对RP5合成绿原酸产量的影响。优化结果表明,最优液体发酵培养基成分为:蔗糖40 g/L、NH4Cl 10 g/L、Cu SO40.04 g/L以及新鲜红薯叶200 g/L。该方法表明,RP5使用红薯叶提取物作为主要培养基材料能够导致绿原酸大量积累,RP5发酵产绿原酸产量提高了37.75 mg/L,是RP5基础发酵(1.58 mg/L)的23.90倍。总绿原酸包括绿原酸及其两种同分异构体产量提高了55.22 mg/L,是菌株用PDB发酵(1.74 mg/L)的31.74倍。用红薯叶和内生菌共同发酵产绿原酸这种珍贵的药物是首次报道,该方法简单、迅速且可以应用于其他材料。该结果可为绿原酸的大规模生产提供数据支持,加快了植物内生细菌和红薯叶资源的综合利用,更加快了农作物副产品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邯郸地区从1987年开始试验示范Bt乳剂防治二代棉铃虫,1988年把Bt乳剂防治二代棉铃虫、控制伏蚜作为棉虫综合防治的重要内容,在肥乡、成安、临漳、曲周等县示范推广Bt乳剂8吨,面积3.94万亩,对防治二代棉铃虫、控制伏蚜效果明显。现将试验示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研究青藏高原若尔盖云杉针叶水提物(NAEPA)的抗菌作用并初步分析其活性成分。NAEPA抗菌活性显著,对供试六种常见的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病原菌都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和杀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3.8~15 mg/mL和7.5~30 mg/mL。抑菌物质在酸性环境中活性最强,对中性和碱性环境敏感;对121℃高温比较稳定。GC-MS分析表明,有机酸是NAEPA的主要成分;苯甲酸、间羟基苯甲酸、邻苯二酚、角鲨烯和桃金娘烯醇是主要抑菌物质。NAEPA中还含有抗氧化、降血脂以及抗血栓成分。NAEPA具有有效的抑菌物质和各种保健成分,是一种可应用于食品和饲料工业的潜在天然植物防腐剂资源。  相似文献   
7.
干酪乳杆菌是一种具有广泛研究价值和良好研究前景的有益微生物。从青藏高原牧区的牦牛酸奶中分离出一株产细菌素的干酪乳杆菌T1(Lactobacillus casei T1)。通过探究菌株基本性质,研究能替代MRS的低成本培养基,筛选冻干保护剂等提高候选生产菌株T1的潜在生产价值。结果显示干酪乳杆菌T1的生长温度区间为20~40℃,耐受的p H值范围为p H2~pH 10。T1菌株对供试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部分供试真菌也有抑制作用,豆粕MRS培养基适应性好。以存活率为指标,进行冻干保护研究的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保护剂的保护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乳糖、甘油、甘露醇和抗坏血酸。对候选生产菌株T1生物特性及菌种的保藏研究为该菌的开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