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成骨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小鼠5d龄ES-D3细胞源的类胚体(EBs)单细胞,按5×104/mL接种6孔细胞培养板,在DMEM基础培养基中使EBs单细胞贴壁培养。于第14!21天时,分别添加60%成骨细胞条件培养液(A组)、50μg/mL维生素C"50mmol/Lβ-磷酸甘油(B组)和50μg/mL维生素C"50mmol/Lβ-磷酸甘油"1μmol/L地塞米松(C组),并设不添加诱导剂对照组(D组)。第22天时用1%茜素红染色显示阳性细胞,计算成骨细胞诱导形成率,数据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明,A组细胞增殖呈团状聚集,茜素红染色阳性细胞结节多分布于聚集的细胞群内及其边缘,成骨细胞诱导形成率为10.0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B组诱导分化的细胞分泌物形成网状结构,茜素红染色阳性细胞分布在这些网状结构中,成骨诱导形成率为7.4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C组茜素红染色阳性细胞分散而均匀,但未出现网状结构,成骨细胞诱导形成率提高至27.5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
由猪囊胚内细胞团分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 PMEF为饲养层培养猪 7~ 9日龄囊胚分离 ES细胞 ,ICM初次传代时间为 4~ 7d,ES细胞传代时间为 4~ 5 d,ES细胞传至 1~ 5代的胚胎数分别为 1 2 (1 8.8% ) ,8(1 2 .5 % ) ,5 (7.8% ) ,3(4 .7% ) ,2 (3.1 % ) ,并进行体外分化和 AKP染色鉴定。对影响猪 ES细胞分离与克隆的因素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1 ) 9和 1 4日龄小鼠胎儿 PMEF饲养层培养 9日龄猪囊胚 ,贴壁率 (83.3% ,88,9% ) ,ICM形成率 (75 .0 % ,77.8% )和 1代 ES细胞克隆率(2 5 .0 % ,2 2 .2 % )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2 ) 7,8和 9日龄胚胎随胚龄增加 ,胚胎贴壁率 (5 .9% ,5 7.1 % ,87,9% )和 ICM形成率 (0 .0 % ,2 8.6 % ,81 .8% )升高 ,差异显著 (P<0 .0 1 )。(3) 9日龄囊胚直径 0 .8~ 1 .2 m m培养36~ 4 8h贴壁 ,贴壁率 1 0 0 % ,ICM形成率 1 0 0 % ;直径 >1 .2 mm囊胚贴壁时间为 4 8~ 72 h,贴壁率 5 7.1 % ,ICM形成率 5 7.1 % ,差异显著 (P<0 .0 5 )。去除直径 >1 .2 m m囊胚部分滋养层细胞培养 36~ 4 8h,贴壁率 91 .7% ,ICM形成率 83.3% ;(4 )添加外源 L IF没有提高贴壁率 (86 .4 % ,90 .9% ;P>0 .0 5 )和 ICM形成率 (81 .8% ,81 .8% ;P>0 .0 5 )  相似文献   
3.
比较两种处理方法对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本研究用饥饿法,胸腺嘧啶处理法和饥饿法结合胸腺嘧啶法诱导胎儿成纤维细胞进入G1/G0期。诱导两周后,收集3种方法来源的细胞用流式细胞技术、细胞活力检测、real-time PCR和核型分析检查细胞诱导效率、细胞活力、成纤维细胞特异基因的表达水平和核型情况。结果表明,实验组细胞G1/G0期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饥饿联合药物诱导法比饥饿法和药物法稍高,但未达显著水准。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核型正常,均为40条染色体,性染色体为XX。细胞活力和显示,对照组比试验组稍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FGF4、FGF2及Sox2的基因表达水平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这些结果表明,实验组3种方法对细胞特性没有显著影响,饥饿结合药物诱导可适当提高细胞诱导效率,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异种动物细胞核移植研究现状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体细胞核移植相继在多种动物中取得成功 ,异种细胞核移植技术在拯救濒危野生动物、人类干细胞克隆和细胞核质互作研究等方面具有特殊意义 ,受到广泛重视并取得了很大进展。文章对异种细胞核移植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并对其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大鼠成纤维细胞同步处理的流式细胞仪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 SD大鼠成纤维细胞同步处理后的各细胞周期的变化 ,探讨供体细胞的细胞周期对核移植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 SD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 ,传 3~ 5代 ,分别经血清饥饿 2~ 6d和 1 0 mg/ ml nocodazole处理 2 4 h,流式细胞仪分析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细胞周期百分比。结果 :血清饥饿、nocodazole处理及对照组的 G0 + G1期成纤维细胞的百分比 ( % )分别为 74.5± 4.4、49.5± 4.65和 5 0 .1 2± 3.9;G2 / M期细胞的百分比 ( % )分别为 :1 9.2 5± 4.2、2 5 .98± 2 .7及 45 .9± 5 .2 1。结论 :血清饥饿能较好地使大鼠成纤维细胞同步于 G0 和 G1期 ;nocodazole处理则使细胞较大程度同步于 G2 和 M期。  相似文献   
6.
牛原始生殖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4~15周龄的牛胎儿生殖嵴中分离得到牛原始生殖细胞,以STO(一种建系的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及MEF(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抑制分化培养,其中1个细胞系传至4代。研究发现,STO较MEF更有利于牛类EG细胞的分离与培养,体长小于5cm的胎儿适合牛EG细胞分离与克隆。同时观察到这些细胞在体外进行自发性分化,可形成上皮样细胞、神经样细胞和成纤维样细胞。  相似文献   
7.
大鼠表皮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一种简单而又高效的分离大鼠表皮干细胞(ESCs)的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对大鼠表皮干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并用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筛选大鼠表皮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K15、P63、β1-integrin和α6-integrin表达情况;同时,测定ESCs单细胞克隆与克隆形成率及表皮干细胞生长曲线.结果表明,采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均能分离得到大鼠表皮干细胞,获得的细胞生长良好,具有较高的克隆形成率,前者可传至第6代,而后者传至3代~4代便分化;干细胞标记物CK15、P63、β2-integrin和α6-integrin均呈阳性;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均能成功地分离、纯化和培养大鼠表皮干细胞,组织块法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8.
昆明小鼠原始生殖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体外培养昆明小鼠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最佳无血清培养基,为昆明小鼠胚胎生殖细胞(EGCs)建系奠定基础。【方法】以妊娠8.5~12.5 d昆明小鼠PGCs为材料,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组分,组成A、B、C、D、E、F、G 7种培养基,对昆明小鼠PGCs进行体外培养,分离培养胚胎原始生殖细胞,以筛选出其最佳培养基。【结果】D、E、F组均能得到较多的小鼠PGCs阳性集落。MEF-CM和GR-CM组的效果与细胞因子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但降低了培养基的成本。【结论】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添加0.1 mmol/L RA或使用条件培养基MEF-CM和GR-CM,均有利于小鼠PGCs增殖。经过EGCs鉴定,本试验得到的细胞是PGCs,并且在各组培养基中均能够形成EGCs集落。  相似文献   
9.
以成年家兔上皮细胞为核供体,对兔体细胞核移植中孤雌激活、去核、融合、激活及重构胚发育等环节中的有关参数进行筛选和研究。证实160、200和240 V/mm电场强度时的孤雌激活率(77.78%、95.12%、97.30%)无显著差异;200和240 V/mm电场强度时的孤雌激活胚囊胚率(52.94%、48.64%)显著高于160 V/mm时(16.67%);200和240 V/mm电场强度时的重构胚融合率(82.85%、79.78%)无显著差异;200 V/mm电场强度时的重构胚分裂率(71.69%)显著高于240 V/mm时(56.56%),裂解率(6.82%)显著低于240 V/mm时(17.92%)。在纺锤体观测仪下,第一极体与纺锤体在一起或相距较近的占60%左右。原核明显的重构胚的分裂率(91.75%)极显著的高于观察不到原核的重构胚(42.86%)。重构胚体外培养发育囊胚率(24.39%)低于受精卵原核胚的体外培养的发育率(86.05%),但两者同自然交配体内发育的囊胚的细胞数(81±17)差异不显著。将646枚2~4细胞重构胚移植到38只同期化或非同期化的受体后没有幼仔出生。  相似文献   
10.
牛类胚胎干细胞的分离与克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荷斯坦牛胚胎和小鼠胚胎 ,以 PMOL/ L EF细胞为饲养层 ,以 DMEM+ 15 ml/ 10 0 m l NBS+ 0 .1μm ol/L Na2 Se O3+ 0 .1mm ol/ Lβ-巯基乙醇 + 10 ng/ ml IGF+ 10 0 0 IU/ m l L IF为培养液 ,用消化法 ( ICM用 0 .2 5 g/ 10 0 ml胰蛋白酶 + 0 .0 4 g/ 10 0 ml EDTA) ,ES细胞集落用 ( 0 .12 5 g/ 10 0 ml胰蛋白酶 + 0 .0 2 g/ 10 0 m l EDTA)和机械剥离法离散ICM细胞集落和隆起明显的 ES细胞集落为细胞小块 ,获得了 9个传至 6代的牛类 ES细胞系和 2 2个传至 9代的小鼠类 ES细胞系。从形态特征、组织化学染色、核型分析和 ES细胞分化能力等方面对所分离与克隆的细胞进行鉴定 ,证明其具有 ES细胞的诸多特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