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建立一种羊种布鲁氏菌Rev.1疫苗株PCR-RFLP鉴定方法,利用羊种布鲁氏菌Rev.1具有链霉素抗性的特性,选取与链霉素抗性相关编码核糖体蛋白S12的rps L基因为模板设计引物,经PCR扩增后,将产物进行Nci I酶切,发现羊种布鲁氏菌疫苗株Rev.1出现约500 bp条带,而不具有链霉素抗性的羊种布鲁氏菌株16M则出现384 bp条带。结果表明,PCR-RFLP方法能够用于羊种布鲁氏菌Rev.1疫苗株的鉴定,这为今后区分羊种布鲁氏菌疫苗株Rev.1免疫与野株感染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Rev.1-ΔKan-Vir B12突变株在BALB/c鼠中的免疫保护力,以Rev.1为参照,用Rev.1-ΔKanVir B12接种BALB/c小鼠,免疫45 d后用布鲁氏菌16M强毒株攻毒,15 d后取BALB/c鼠脾脏进行克脾指数测定和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BALB/c鼠免疫攻毒15 d后,Rev.1-ΔKan-Vir B12免疫组和Rev.1免疫组的克脾指数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Rev.1免疫组与Rev.1-ΔKan-Vir B12免疫组之间的克脾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羊布鲁氏菌Rev.1-ΔKan-Vir B12突变株与其亲本Rev.1株的免疫保护性无明显差异,具备作为布鲁氏菌病标记疫苗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新疆蛋鸡养殖场的致病性及遗传进化特点,对一株分离自蛋鸡的禽流感病毒A/Chicken/Xinjiang/01/2010(H9N2)进行了致病性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的MDT为92h,ICPI指数为1.125,IVPI指数为0.14,HA裂解位点处氨基酸序列为335 RSSRGLF342,这些特征均证实该分离株为低致病性AIV。H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分离株在系统进化树上与A/swine/XJWLMQ/7/09(H9N2)及3株野生鸟类新疆分离株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该分离株HA基因属于欧亚谱系的A/chicken/Beijing/94(H9N2)和A/chicken/Hongkong/G9/97(H9N2)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新疆当地牛病毒性腹泻(BVD)、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和布鲁氏菌病对引进安格斯牛的影响,对2家牛场新引进的和引进2年以上的安格斯牛进行BVD、IBR和布鲁氏菌病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新引进的安格斯牛未检测出BVD抗原、IBR病原核酸、布鲁氏菌感染抗体,而引进2年以上的安格斯牛虽未检出BVD抗原,但IBR病原感染抗体阳性率为100%,且PCR核酸阳性率为20%,布鲁氏菌感染抗体阳性率为5%。结果表明,新引进的安格斯牛虽未感染这3种疫病病原,但引进后有较大的感染风险。结果提示,牛场需加强BVD、IBR和布鲁氏菌病防控,实施全群免疫,筛选并淘汰感染牛,坚持自繁自养,慎重从场外引进牛只。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米粉的营养价值,本研究将不同粒径的豌豆粉添加到米粉中,分析不同粒径及添加量(0%、7.5%、15%、30%)对大米粉粉质特性及米粉蒸煮、质构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豌豆粉可以增加米粉中蛋白质的含量,添加30%豌豆粉后米粉的蛋白质含量为原米粉的1.73倍。豌豆粉的添加降低了米粉的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提高了米粉冷糊稳定性,使米粉不易老化。随着豌豆粉添加量的增加,米粉的硬度与蒸煮损失逐渐增大,感官品质降低。豌豆粉的粒度对米粉品质影响较大,当豌豆粉添加量相同时,添加200目豌豆粉的米粉蒸煮损失比添加80目豌豆粉降低9.08%~20.73%;感官评价总分提高1.35%~10.43%。综上,通过降低豌豆粉的粒度可以制备出豌豆粉添加量为30%的品质较好的米粉。本研究结果为营养健康型米粉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多浪羊布鲁氏菌活疫苗(M5)的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在新疆南疆地区某行政村,选择100只多浪羊进行皮下注射布鲁氏菌活疫苗(M5)免疫试验。免疫前,对所有试验羊只全部采血,分别于免疫后30、90、180 d,随机采集30只羊全血,分离血清,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前,所有试验羊只均未检测到抗体,免疫30 d后,73.33%的羊检测到抗体,90d后只有13.30%的羊还能检测到抗体,180 d后未检测到抗体。结果表明,布鲁氏菌活疫苗(M5)能够使多浪羊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免疫抗体持续期约为180 d。这说明对免疫180 d后的多浪羊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可为区分自然感染和免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人工饲养狐狸在我国养狐重点省区越来越多.近年来,国内饲养的蓝狐,体型较小,品种退化,为了提高毛色质量.1997年3月5日~1999年4月15日我们采用银黑狐精液人工改良蓝狐,效果很好,改良后叫兰霜狐,毛皮美观价高.但银狐蓝狐之间的自然交配很困难,因此大量生产兰霜狐皮要靠人工授精技术.几年来,我们进行了2000多例狐的人工授精,受胎率一直在92%左右,和自然交配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布鲁氏菌病4种初筛方法及11种商品化诊断试剂检测新疆地区采集的207份牛、羊血清学样品,分析结果差异,对方法及产品进行评价.[方法]以英国参考实验室APHA竞争性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为标准,确定布鲁氏菌病牛阳性血清78份、阴性57份,羊阳性血清52份、阴性20份.应用RBT抗原(Ⅰ)、(Ⅱ),FPA抗原...  相似文献   
9.
影响蓝狐冻配受胎因素的分析张旭秋,闫军,顾亚军,孙德录,朱彬(绥化地区畜牧局152054)刘丽娅,王纯净(绥化市北林兽医院)我们从1989年开始在绥化市一些养狐场(户)中搞蓝狐冻配生产和配种试验,在小区试配成功的基础上,1990年以来又向一些养狐场(...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新疆北疆地区鼠类伯氏疏螺旋体携带情况及其基因型分布特征,2021年1—9月在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塔城地区乌苏市巴音沟,采集147只野生鼠类的肾脏和膀胱组织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巢式PCR方法,检测鼠类中的伯氏疏螺旋体携带情况;以伯氏疏螺旋体5S—23S基因间隔区进行巢式 PCR检测,对检出的阳性样本进行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确定伯氏疏螺旋体基因型,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在147份鼠类样本中,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巢式PCR方法检测,分别检出伯氏疏螺旋体阳性样本11份和13份,阳性率分别为7.48%和8.84%;13份巢式PCR阳性样本中,吉木萨尔县检出1份,新源县检出1份,乌苏市检出11份,通过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Borreliella garinii、Borreliella bavariensis为主要致病基因型。结果表明,北疆地区鼠类中存在伯氏疏螺旋体的自然感染,有传播给家畜及人群的风险,应加强该病原体检测和莱姆病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