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4篇
  4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国家种子检验规程与国际种子检验规程规定的高温烘干法测定玉米种子水分,烘干时间上存在着差异,对水分测定结果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利用不同水分含量玉米种子样品进行了二者的对比实验研究,找出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测定水分的差异,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出二者的相关系数,求得回归议程。据此回归议程可以已知一种规程测定出的种子水分,推算出另外一种规程测定出的该玉米种子水分,为玉米种子进行国际贸易提供了出具种子质量指标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万双  刘会灵 《种子科技》2000,18(3):160-161
本文采用蛋白质凝胶电泳、醋酸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田间种植鉴定方法分别鉴定了18个玉米种子样品的纯度。结果表明,醋酸尿素聚丙烯酰胺电泳鉴定结果与田间种植鉴定结果的相关关系不显著,而蛋白质凝胶电泳与田间种植鉴定结果显著相关,相关系数达0.769,确定了回归方程为y=0.475+0.519x。说明利用蛋白质凝胶电泳法鉴定玉米种子纯度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盐栽试验结果表明,苜蓿改良的盐碱土壤施N肥能使小麦旗叶叶水势升高,叶片水分保持较好,叶绿素总含量提高l3%~80%(以叶绿素b为主),叶片光合速率和蒸腾强度增加,蒸腾效率提高,施N肥配合补P肥效果更好,这些变化构成了在该类地区施N肥补P肥增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5.
本文采用蛋白质凝胶电泳、醋酸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田间种植鉴定方法分别鉴定了18个玉米电子样品的纯度。结果表明醋酸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结果与田间种植鉴定结果的相关关系不显著,而蛋白质凝胶电泳与田间种植鉴定结果显著相关,相关系数达0.769,确定了回归议程为:Y=0.475 0.519X。说明利用蛋白质凝胶电泳法鉴定玉米种子纯度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杂交玉米抗旱性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不同浓度甘露醇溶液模拟干旱,初步研究了在河北省推广面积较大的3个杂交玉米品种--冀丰58、农大60和掖单19在水分胁迫下种子吸水、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甘露醇溶液浓度的增加,种子吸水速度及吸水量降低,发芽时间延长,幼苗生长受阻。3个品种比较,农大60、冀丰58抗旱性较强,适宜在干旱地区推广,掖单19抗旱性较强,适宜在高水肥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国家种子检验规程与国际种子检验规程规定的高温烘干法测定玉米种子水分在烘干时间上存在着差异,利用不同水分含量的玉米种子样品进行对比试验,找出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测定水分的差异,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出二者的相关系数,求得回归方程,据此回此方程,可以利用一种规程测定出的种子水分,推算出另外一种规程测定出的该玉米种子水分,指出,这可为玉米种子进行国际贸易提供种子质量指标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CO2浓度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主要分布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 且生长期内多干旱少雨。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的生长变化及水分利用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在封顶式生长室中对2个土壤水分水平[适宜水分: 70%~80%田间持水量; 干旱胁迫: 50%~60%田间持水量]的盆栽冬小麦进行了CO2熏蒸试验[背景大气浓度: (396.1±29.2) μmol·mol-1; 升高的浓度: (760.1±36.1)μmol·mol-1]。对小麦植株生理指标、生物量、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的研究结果表明, 与背景大气CO2浓度相比, CO2浓度升高可促进冬小麦生长, 其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 适宜水分和干旱胁迫条件下分别增加了28.6%和18.6%; 籽粒产量显著增加, 适宜水分和干旱胁迫条件下分别增加了32.6%和22.6%; CO2浓度升高主要通过增加穗粒数提高籽粒产量, 穗粒数在适宜水分条件下提高24.3%, 干旱胁迫条件下提高15.5%, 对千粒重没有显著影响。CO2浓度升高使群体和产量WUE显著提高, 在适宜水分条件下提高幅度较大, 分别提高17.7%和24.8%。CO2浓度升高显著提高了叶片光合速率(Pn)、降低了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 在适宜水分和干旱胁迫下Pn分别提高15.6%与12.9%, Gs分别降低22.7%与18.2%, Tr分别降低8.9%与7.5%。CO2浓度升高提高了叶片水势及叶绿素含量; 在适宜水分条件下叶片水势提高幅度较大, 为7.7%; 叶片叶绿素含量在2种水分条件分别提高7.5%与3.8%。由以上试验结果可得出: CO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的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具有促进作用, 而且在土壤水分状况较好时, 这种作用效果更明显; CO2浓度升高主要通过增加穗粒数来促进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9.
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苜蓿改良的盐碱土壤仍以施N肥对小麦的增产作用最明显,盆栽小麦可增产61.2%,相对叶重增加16.2%,穗粒教增加37.36%,穗粒重增加10.3 %;施P肥小麦增产l6.78%,穗粒重增加8.39%,怛对穗粒教影响较小;施K肥效果不明显;NP结台施用小麦增产74.76%.大田试验拖N肥小麦可增产60%;NP结合施用小麦增产73.5%.施N补P是苜蓿改良的盐碱土壤作物增产的关键,也是该类地区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提高作物对水分的高效利用是解决我国农业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本文从作物高效用水的品种差异、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响应差异、气孔导度对作物叶片奢侈蒸腾的调控、不同抗旱类型作物在应对水分胁迫的生理生态策略差异等4个方面,主要对国内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根据本研究组多年研究结果,提出了3项作物高效用水的配套栽培技术,主要包括:1)调整种植结构,提高作物周年用水效率技术。利用作物及品种的用水特性、产量差、效率差,根据地下水压采目标,构建合理的作物种植结构与轮作方式,提高作物周年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太行山前高产区为例,冬小麦-夏谷子/春甘薯两年3熟制是一种产量、水分经济利用效率均较高的种植结构。2)活化播期,拓宽播种阈值,提高作物雨水利用效率技术。通过选用合适品种拓宽播期、等墒、找墒、保墒拓展利用土壤水分的时空范围、播量变量调节等,提高作物雨水利用效率。通过技术组装与配套,冬小麦只要在11月底之前播种,产量与常规种植没有显著差异。3)覆盖保墒,提高旱地作物高效用水技术。其中,小麦-玉米土下覆膜一膜两用丰产节水模式通过调节土壤温度、水分、盐分、抑制杂草等多项调控,显著提高了雨养农田作物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在环渤海低平原沧州地区,该技术模式在没有任何灌溉条件下的周年产量达15 910.20~16 965.90 kg·hm-2,比对照增产10.52%~41.44%。深入探讨作物高效用水的生理生态基础、进一步研发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的新技术、统一作物高效用水的量化标准和充分利用非常规水将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