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地区蔬菜蓟马种类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8 ~2010年对天津地区蔬菜蓟马的种类、分布和寄主范围做了较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蔬菜蓟马共3科4属9种,蓟马科(Thripidae)2属5种,纹蓟马科(Aeolohrpidae)1属2种,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1属2种.花蓟马和烟蓟马为该地区蔬菜上的优势种类.并编制了天津地区蔬菜蓟马种类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0.1%噻虫胺颗粒剂(药肥)在不同剂量下对小麦蚜虫的田间防效以及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从而明确其最适用量。[方法]2019-2020年冬小麦播种前在天津市武清区农业科技创新基地进行撒施处理。[结果]0.1%噻虫胺颗粒剂600~750克/公顷对小麦蚜虫防效显著,三次调查防效分别达到91.17%~94.43%、91.59%~94.32%、93.12%~96.01%,收获期小麦亩产量达到490.1kg~526.9kg。[结论]0.1%噻虫胺颗粒剂能有效防治小麦蚜虫并对小麦产量有提升作用,可作为高效低毒的药肥混剂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烟盲蝽5龄若虫对菜蚜低龄若蚜的捕食能力。[方法]在试验室条件下,分别研究了培养皿中和小纱筒中烟盲蝽5龄若虫对6个密度菜蚜低龄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并对烟盲蝽5龄若虫自身密度的干扰效应进行了观察。[结果]烟盲蝽5龄若虫对低龄菜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可用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拟合。其自身密度对捕食作用的干扰效应符合Hassel-Verley的干扰效应模型。[结论]烟盲蝽5龄若虫对低龄菜蚜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烟盲蝽5龄若虫自身密度对功能反应存在密度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智利小植绥螨雌成螨对朱砂叶螨卵、幼螨和成螨的捕食效能。结果表明:朱砂叶螨各螨态不同密度分布情况对智利小植绥螨的捕食效能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当害螨各螨态分布密度增加,智利小植绥螨的捕食量随之增加,但当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智利小植绥螨的捕食量又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试验以朱砂叶螨卵密度为80粒/叶碟、若螨密度30头/叶碟、成螨密度10头/叶碟时,智利小植绥螨的捕食量最多。  相似文献   
5.
试验测定了8种常用杀虫剂对双斑恩蚜小蜂成虫、蛹及寄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杀虫剂对双斑恩蚜小蜂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不同,其中,除灭蝇胺外(死亡率为3.2%),双斑恩蚜小蜂成虫对各类杀虫剂均比较敏感,死亡率较高;蛹期相对安全,除哒螨灵造成蛹91.7%死亡外,其它药剂处理后,蛹的羽化率均在25%以上。另外,药剂处理后,对天敌后期寄生率及种群增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是一种危害十字花科植物的世界性害虫,研究其基因功能为寻找新的小菜蛾防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克隆了小菜蛾p38 MAPK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并根据其DNA序列推导出了蛋白一级结构,发现该基因编码一个含有349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通过SMART网站分析发现该蛋白在第20~304位氨基酸残基区域存在着一个典型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结构域,说明它是一个潜在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last比对发现Pxp38基因与家蚕Bmp38基因、酿酒酵母ScHOG1基因、人类Homo sapiens p38基因在蛋白一级结构上的相似性分别是91.7%、51.6%和78.6%,说明p38 MAPK基因在进化上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7.
常用杀虫剂对粉虱天敌-丽蚜小蜂的致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田间用于防治粉虱及其他目标害虫的杀虫剂对丽蚜小蜂的影响,测定了9种常用杀虫、杀螨剂对丽蚜小蜂卵、幼虫、蛹和成虫的致死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杀虫剂以及同类杀虫剂对不同发育阶段丽蚜小蜂的存活情况均有所差异。其中,菊酯类和有机磷类药剂对丽蚜小蜂的杀伤力最大,生长调节剂灭蝇胺杀伤力最小。在丽蚜小蜂的各发育阶段,成虫和卵期对药剂最为敏感,蛹期有蛹壳包被,药剂对其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8.
利用胃毒-触杀法就呋虫胺、高效氯氰菊酯和噻虫嗪三种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进行了毒力测定,分析了3种药剂的LC_(30)(mg/kg)。经LC_(30)浓度药剂处理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48 h后,将存活个体无毒饲养,观察存活幼虫的化蛹率、雌雄蛹重、羽化率、雌雄比、单雌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结果表明,3种药剂以呋虫胺的毒力最强,LC_(30)值为9.02 mg/kg,噻虫嗪(15.24 mg/kg)次之,高效氯氰菊酯(16.28 mg/kg)毒力最小。3种药剂均不同程度地抑制了韭菜迟眼蕈蚊的个体发育或繁殖,高效氯氰菊酯抑制幼虫的个体发育,呋虫胺则显著降低子代卵的孵化率,噻虫嗪显著降低单雌产卵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天津地区蔬菜作物蓟马发生危害愈发严重。为防止其种群扩大,减少经济损失,采集了天津地区11个蓟马种群,对其mtCO Ⅰ基因进行测序,共获得29条蓟马mtCO Ⅰ基因序列,其中发现37个变异位点,5种单倍型,H1单倍型出现次数最多。经Genbank序列比对,发现该11个蓟马种群全部为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进一步利用MEGA 10.0.0和Dna SP5.10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遗传分化、基因流、系统发育分析,发现所测棕榈蓟马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中等,种群间基因流较高,但是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小,错配分析曲线出现多峰,且天津地区棕榈蓟马种群在最近的历史时期种群相对较为稳定,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种群扩张现象。研究结果为当地棕榈蓟马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噻虫嗪对B型烟粉虱抗性种群取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一类全球广泛分布的农业害虫,由至少24个生物型组成,其中B和Q型烟粉虱入侵性最强、为害最重。目前,化学防治仍是防治烟粉虱的主要手段,吡虫啉、噻虫嗪等新烟碱类药剂因杀虫效果好、持效期长而成为防治该虫的重要药剂。但是大量持续使用药剂易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