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煤矸石中几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形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抚顺西露天矿煤矸石山表层煤矸石进行多点取样,分析测定了矸石山表层煤矸石重金属Cd,Pb,Ni,Zn,Cr,Cu的含量及其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煤矸石中Cd,Ni,Cu元素高出抚顺地区土壤环境背景值,其中Cd,Ni超出土壤环境质量2级标准。煤矸石重金属元素存在形态的分布规律总体与元素含量具有一致的变化规律,元素Cd,Pb,Ni,Zn,Cr,Cu的赋存形态普遍以残渣态、可还原态为主,可氧化态次之,弱酸可提取态比例最低。  相似文献   
2.
太湖水体中毒死蜱的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研究太湖水体中毒死蜱的污染状况和评估其生态风险,2014年8月对太湖37个采样点位水体中毒死蜱浓度进行调查。采用固相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太湖水体中毒死蜱浓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太湖水体毒死蜱浓度在nd~13.6μg·L~(-1)之间,平均值为4.8μg·L~(-1)。采用安全阈值法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安全阈值(MOS10)为0.16,小于1,表明太湖水体中毒死蜱已对水生生物造成一定的生态风险。水生生物物种短期暴露于太湖水体中,太湖13.2%的水体中有超过5%的水生生物受到干扰,此时毒死蜱安全浓度上限为0.036μg·L~(-1)。该结果旨在为太湖水体中毒死蜱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C18膜模拟生物体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探讨了极性有机化合物取代酚在C18膜与水相之间的分配规律,研究了pH和盐度对分配的影响,测定厂取代酚的C18膜/水分配系数Ksd。结果表明,取代酚达到分配平衡的时间很短,其C18膜/水分配系数不会因分配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随着取代酚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增大,化合物从水中向C18膜转化的比例逐渐增加,其相应的C18膜/水分配系数也随之增加;盐度的增加对极性化合物C18膜/水分配系数的大小没有显著的影响;pH的增大将降低化合物的分配系数。通过C18膜/水分配规律的研究,可以推测生物体或环境介质对取代酚类化合物的积累程度,由此可以较直观地评价该类化合物的环境持久性,以及因脂溶性所产生的生物基线毒性。为取代酚类化合物的生态风险评价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水生态基准大型水生植物受试生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善保护我国淡水生物的水质基准,从44种国内主要水生植物中筛选了浮萍、紫萍、槐叶苹、金鱼藻、穗状狐尾藻、黑藻、菹草和篦齿眼子菜8种代表性本土大型水生植物,进而参照美国水质基准数据筛选原则,从ECOTOX等数据库中搜集相关毒性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筛选出对大型水生植物毒性最大的3种重金属污染物和12种除草剂污染物。这15种污染物的物种敏感度分布分析显示,7种大型水生植物对污染物表现出高敏感性(累积概率15%),其中:浮萍对铊和利谷隆的累积概率分别为4.3%和6.4%,紫萍对百草枯和甲磺隆的累积概率分别为7.8%和11.5%,槐叶苹对2,4-滴二甲胺盐和异丙甲草胺的累积概率分别为8.5%和14.8%,篦齿眼子菜对2,4-滴、利谷隆和异丙甲草胺的累积概率分别为1.2%、2.1%和1.9%,菹草对2,4-滴和甲磺隆的累积概率分别为10.8%和7.7%,黑藻对苄嘧磺隆和氟啶酮的累积概率分别为12.5%和7.4%,金鱼藻对利谷隆、氯化铜和异丙甲草胺的累积概率分别为8.5%、7.4%和11.1%。这7种大型水生植物可作为相关污染物水质基准研究的受试生物。  相似文献   
5.
本土淡水软体动物水质基准受试生物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水质基准体系中重要的指示生物类别,淡水软体动物是水质基准受试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参照美国水生生物基准技术指南,从ECOTOX数据库及各类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搜集、筛选了12种代表性本土淡水软体动物的生物毒性数据,通过毒性数据分析,获得对各淡水软体动物毒性最大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农药、重金属和常规污染物三大类物质;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对这12种软体动物的物种毒性数据进行敏感性分析,若物种的累积概率小于30%则为较敏感,该物种可作为基准研究受试生物。结果表明,放逸短沟蜷(Semisulcospira libertine)对地乐酚的累积概率为21%,静水椎实螺(Lymnaea stagnalis)对氨的累积概率为8%,河蚬(Corbicula manilensis)对亚硝酸钠的累积概率为3%。上述3种软体动物分别对农药(地乐酚)、常规污染物(氨和亚硝酸钠)为敏感物种,可以作为相应污染物水质基准研究的受试物种。  相似文献   
6.
氨氮海水质量基准及大辽河口氨氮暴露风险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搜集筛选了我国海洋生物的25种氨氮急性毒性数据,采用美国水生生物基准技术对氨氮水生生物基准进行推算,得出保护我国海水生物的氨氮急性基准值为0.085 mg·L-1,慢性基准值为0.013 mg·L-1,并利用荷兰基准技术对该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美国基准技术方法比较接近。应用获得的氨氮基准值对大辽河口进行氨氮暴露风险分析,结果表明,13个站位均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季节对氨氮暴露浓度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枯水期氨氮暴露风险显著大于丰水期,呈现数量级差异。大辽河口水体氨氮暴露浓度对水生生物的胁迫风险顺序为腔肠动物>甲壳动物>鱼类>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研究结论可为氨氮水质标准制定和河口水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