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杂交中稻汕优63氮素营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2.
3.
以水育秧为对照,研究旱育秧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源库关系以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秧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其单位面积的穗数较多;旱育秧高产的生理基础是其光合势大,干物质积累多,且在较高叶面积系数的前提下,粒叶比较高.但在本试验条件下旱育秧的干物质表观转变率低,导致其经济系数低,限制了其产量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5.
栽培烟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叶片。烟草的叶片,是营养器官又是产品器官。研究烟草叶片的生长情况,既可了解烟叶如何形成,又对提高产量有所依据。本文是1962—1963两年研究结果的综合报导。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早杂旱育秧吸氮特性、群体建成和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秧全生育期单株吸氮量均高于水育秧,在分蘖期叶片含氮率占全株的71.9%;分蘖发生多,群体发展迅速,群体发展迅速,在常规栽培条件下,其最大叶面积指数接近7.0;旱育秧的实际产量略高于水育秧。讨论了旱育秧进行一步高产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几个杂交水稻茎鞘干物质的运转及其对产量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优6号等5个组合为材料,三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组合茎鞘干物质积累最大期均在抽穗末期,但下部的第一、第二节间和叶鞘则在始穗期。单株茎鞘干物质最大积累量因组合和播期不同,变化于1600至3000毫克之间。茎鞘干重消退以始穗后15至20天为最快,占总减少量的80%;但不同栽培条件、同一植株不同部位间有差异,变化于400至1100毫克/每茎之间,运转系数相应为12%至40%。茎鞘贮存物质对产量的贡献约占1/3以上,高于常规水稻。  相似文献   
8.
以水育秧为对照,研究了旱育秧大苗的分蘖成穗特点。结果表明:旱育秧秧田分蘖基本遵循叶龄同伸规律,单株分蘖数明显高于水育秧,其本田分蘖保持了数量上的优势,但多为高次位分蘖。旱育秧秧田和本田分蘖的成穗率均低于水育秧。时育秧低节位分蘖穗虽多,但高次位分蘖穗也多,每穗总粒虽多,但结实率低;故穗部性状无优势。  相似文献   
9.
杂交早稻旱育秧、水育秧和板田 育秧方式秧苗素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南方稻区并存的旱育秧、板田育秧和水育秧3种主要育秧方式秧苗的形态、生理及抗逆性表明,旱育苗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活力高,吸收氮、磷、钾能力强;叶片宽大健挺,叶鞘粗短,分蘖到位率高;生理素质优良,干物质积累多,组织充实,碳、氮代谢协调,抗逆性加抗寒性、立苗能力和抗涝能力明显优于板田育秧和水育秧。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三熟制迅速发展,湖北省新育和引进的早稻品种繁多,品种更新较快,如何合理利用这些优良品种,以充分发挥其增产性能,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我们认为,研究这些品种的温、光反应所表现出的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等基本特性及有关的生育期和经济性状等变化规律,对合理安排茬口,确定播种季节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