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10篇
  2024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果树设施栽培条件下,普遍存在室内二氧化碳气体浓度明显偏低、有机肥过量施用而导致亚硝酸类有害气体危害的问题,制约设施果树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在设施内适时适量补充二氧化碳气肥,及时控制有毒气体是提高设施果树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北美乔松是熊岳树木园引入最早的国外松属树种,经过连续几十年的引种栽培研究,总结出一套从采种、种子处理、播种育苗到苗期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育苗关键技术,为进一步推广应用该树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熊岳树木园凹叶厚朴的引种生长表现情况,并对凹叶厚朴的繁育技术提出了关键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磷肥有机替代、秸秆还田对棉花养分吸收、磷肥利用效率及棉花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5年田间微区棉花连作定位试验,以7种施肥措施为样本,于2022年棉花成熟期开展棉田土壤田间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磷肥有机替代和秸秆还田均能提升棉株氮磷钾养分吸收,各器官氮素平均含量在1.75~40.90 g·kg-1之间,磷素平均含量在1.46~11.28 g·kg-1之间,钾素平均含量在3.11~25.03 g·kg-1之间。综合肥料投入和养分吸收,50%的磷肥有机替代和秸秆还田最能增强棉株吸氮能力和促进干物质积累,50%的磷肥有机替代对棉株吸磷能力最强且最有利于实现棉花节肥增钾的效果。棉株各器官N:P变化范围为1.20~12.01,磷肥有机替代和秸秆还田使茎、叶、蕾/铃/壳的N∶P明显降低,棉株生物量、籽棉产量随茎、叶、蕾/铃/壳N∶P的降低而增加,本试验棉花生长更倾向于受N、P共同限制。磷肥利用率随有机替代量的增加从12.54%提升到33.04%,土壤磷素盈余量随有机替代量的增加从28.20 kg·hm<...  相似文献   
5.
金钱松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金钱松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育苗、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改良CTAB法提取核桃总RNA试验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从植物组织中提取高质量的RNA是进行基因克隆和基因表达分析的基础。不同植物的组织由于组成成分的差别,其RNA的提取有不同的难点。本试验针对核桃嫩叶内含物复杂的典型特点,在对比各种提取方法的特点及总结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改良了CTAB法。此方法提取的核桃嫩叶总RNA的电泳结果可见清晰完整的条带,表明改良CTAB法能有效去除多糖和多酚以及色素等次生代谢物的污染,提取RNA纯度较高、完整性好,易于进行RT-PCR和cDNA文库的构建。此方法简单易行而且所用试剂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7.
对从江苏引进的粗榧在熊岳地区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并对其抗寒性表现、物候期、生长量等性状进行观测,总结了粗榧繁育技术.结果表明:粗榧在熊岳地区可栽植应用,是极具观赏价值的绿化造景树种.  相似文献   
8.
落叶果树破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落叶果树设施栽培尤其是促成栽培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部分地区又一致富途径。从理论上讲,进行落叶果树促成栽培,扣棚时间越早,成熟上市时间就越提前,效益就越高;但设施栽培中扣棚时间是有限制的.并不是无限制提前和随意而定的。因落叶果树都有自然休眠的习性,如果树体低温累积量不够.达不到其需冷量。没有通过自然休眠。即使扣棚保温,给予生长发育适宜的环境条件,果树也不萌芽开花;  相似文献   
9.
设施果树栽培中气体的补充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树设施栽培条件下,普遍存在室内二氧化碳气体浓度明显偏低、有机肥过量施用而导致亚硝酸类有害气体危害的问题,制约设施果树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在设施内适时适量补充二氧化碳气肥,及时控制有毒气体是提高设施果树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刘晓菊  王冬  梁鹏 《北方园艺》2010,(11):176-177
葡萄生长期烂果是危害葡萄产量、品质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葡萄主产区烂果危害严重,果实损失10%~30%,严重时造成50%以上的损失,甚至绝产.引起葡萄烂果的原因很多,灰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酸腐病和黑腐病是引起烂果的主要原因,现结合葡萄生长期烂果的发生原因、症状、防治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