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推动“三农”发展,是实现我国农村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我国“三农”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是农民素质问题,尤其是农民创业意识不强,创业能力弱,综合素质不高。高等农业学校作为为“三农”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有责任培养大批高素质农村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刘智元  杨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260-16262
论述了"以农民为本"的农业推广理念中,以什么样的农民为本的内涵:以农民为本,就是以与科技成果相对应的农民为本,在农民与科技成果间将农民放在首位;以具体的农民为本,强化推广活动的针对性;以发挥主体作用的农民为本,努力改进推广行为。  相似文献   
3.
调查结果显示,农民生态伦理教育存在着重视不够,领导乏力,规划欠缺,职责不明,政策缺失,措施不力等问题。要重视和加强农民生态伦理教育的领导,挖掘各方面的资源,理顺关系,合理分工,科学决策,健全制度。  相似文献   
4.
质量保证是建设欧洲高等教育区的重要基石。为保证教育质量,欧洲强调尊重学生主体,注重学习结果,重视能力培养。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因教育质量不高而缺乏国际竞争力,有必要完善专业论证制度,推行注册工程师制度,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育方式,营造质量文化。  相似文献   
5.
刘智元  庞玉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463-11464
在分析生态伦理素质内涵与必要性的基础上,以江苏省19个县的问卷调查内容为资料,研究了我国农民的生态伦理素质现状。结果表明,农民对生态保护知识不够了解,生态保护意识较低,并缺乏维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通过加强农业教育的方法提高农民的生态伦理素质,进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智元  蒋菠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983-6984,6988
在江苏省开展了有关农民生态伦理教育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部分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较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重视并解决。分析结果显示,提高农民生态伦理意识有利于其关注生态环境、支持生态保护政策、积极投入生态保护活动。农民生态伦理教育需要培育农民的公民意识,强化教育的针对性,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学习品质是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江苏28县农民学习行为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民的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信心等学习品质整体水平不高,其原因既有农民自身因素,也有外在环境制约,必须多管齐下,优化农民学习品质结构.  相似文献   
8.
多校区大学管理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讨论了校区功能定位的三种模式和校区管理的三种模式。不同模式下多校区大学管理问题的表现是不一样的。选择校区功能定位及管理模式应遵循两个原则:一要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二要因校制宜。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江苏省28个县部分农民学习行为的调查,运用分类统计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文化程度农民关注农业技术程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自信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农民文化程度越高,对农业科技越关注,学习积极性、学习习惯养成和学习信心越高。  相似文献   
10.
市民化的实质不是简单的身份变化或地域转移,而是农民转化为具有身份自由和平等地位,享有充分权利的市民。围绕市民化,农民所要争取的不仅是地位和权利的取得,还有为占有、驾驭和享有现代文明而完成自身的全面转化。学习的根本意义在于人可以以主体的姿态为享有人类文明而实现的自我完善,学习化主要体现在学习生活化、常态化、有效化、策略化。面对市民化要求,农民不仅要重视学习,还要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善于学习。推动农民学习化,需要社会全面参与,创建学习化社会,提高农民学习素质,改进农民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