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马铃薯新品种宕薯5号是以秦芋30号为母本,克新4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在2009—2010年甘肃省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20 737.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增产51.8%。该品种高产、稳产、抗旱、适应性强,中抗晚疫病,对花叶病毒和卷叶病毒有一定的田间抗性。块茎含干物质22.1%、淀粉17.5%、粗蛋白2.52%、维生素C 13.35 mg/100 g、还原糖3.05%。适宜在甘肃省定西市、天水市、临夏州以及静宁县、宕昌县等干旱、半干旱、二阴区及同类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复合生防菌+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下党参生长、产量及病虫害发生的变化,为筛选党参高产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3个栽培模式[复合生防菌+地膜覆盖(A1)、常规化学农药+地膜覆盖(A2)和常规化学农药+露地(A3)],副区设2个品种[羌参1号(B1)和白条党(B2)],研究不同复合生防菌+地膜覆盖栽培模式对甘肃宕昌党参生长、产量及主要病虫害防治的影响。【结果】不同栽培模式下,党参生长状况差异显著,A1封行期较A2和A3早2 d和11 d,现蕾期较A2和A3早2 d和12 d; A1、A2和A3株高差异显著,依次是A3>A1>A2,B1株高显著低于B2。党参病...  相似文献   
3.
通过旱地马铃薯与蚕豆不同间作方式的效益比较,结果表明,在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马铃薯膜侧间作蚕豆的最佳方式为2行马铃薯间作2行蚕豆,产投比最高,马铃薯和蚕豆折合产量分别为38 550、1 635 kg/hm2,产值达26 563.5元/hm2,纯收益达16 848.0元/hm2,可在甘肃省中部的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推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陇南马铃薯产业在栽培模式、种植规模、科技研究对马铃薯产业的贡献、马铃薯产品加工、转化等6个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从自然因素、栽培品种、种植方式、加工、销售等8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对陇南马铃薯产业发展从创新思维模式,建立马铃薯专家系统,加强培训提高从业者的劳动素质,加强与市场内外科研院校农技推广部门合作,及创新经销公司,创新产品结构,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创建有机食品品牌等10个方面提出了符合实际、切实可行、有前瞻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甘肃马铃薯贮藏保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甘肃马铃薯生产和贮藏保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加强田间管理;强化贮前预处理;抑芽处理;分类贮藏;加强贮藏期间管理;科学建造与改造贮藏库(窖)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膜际抗旱栽培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在干旱条件下传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难保全苗、草荒严重、绿薯率高这3方面的技术缺陷,免去放苗工序,为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马铃薯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大面积示范表明该技术绿薯率降低到3.6%左右,商品率达到80.2%左右,平均产鲜薯3005.4kg/667m2,较传统膜内栽培增产1229.5kg/667m2,增产率为40.8%;较膜内栽培增产1229.5kg/667m2,节省膜0.8kg,9.6元、节省劳力2个,200元,增效节本1239.1元/667m2。  相似文献   
7.
宕昌县当归主要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归是甘肃省高寒阴湿区特有的地道名贵中药材,人工种植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分布于岷山山系地带的当归俗称“岷归”,是当地群众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我们通过对宕昌县当归主要病虫害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了当归主要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宕薯6号’新品种是以‘陇薯3号’为母本、‘94-3-17’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利用杂种实生苗,经过系统定向选育而成。2009-2010年在甘肃省两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 388 kg/667 m^2,比对照‘陇薯6号’增产52.5%。鲜薯维生素C含量14.88 mg/100 g,干物质含量23.90%,淀粉含量17.45%,粗蛋白含量2.48%,还原糖含量4.07%;中抗马铃薯晚疫病,对花叶病毒和卷叶病毒有较强抗性。2012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