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的皮肤肿瘤,具有发病率高、易转移、预后差等特点,对人类及动物造成极大的影响。内质网应激介导的黑色素瘤细胞凋亡可能成为治疗黑色素瘤新的靶点,但具体机制还不明确。主要探讨了其研究机制,为黑色素瘤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克隆布鲁氏菌Ⅳ型分泌系统效应分子BPE123和BPE275的基因并进行诱导表达。【方法】从牛种布鲁氏菌2308株基因组中PCR扩增BPE123和BPE275基因片段,亚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中并测序。将BPE123和BPE275基因克隆至融合表达载体pET-28a,构建表达重组质粒pET-28a-BPE123和pET-28aBPE275,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Western blot分析重组蛋白His-BPE123和His-BPE275的免疫学特性。【结果】PCR扩增获得了462bp的BPE123基因片段和762bp的BPE275基因片段,成功构建了pET-28a-BPE123、pET-28a-BPE275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BPE123和BPE275蛋白,经SDS-PAGE检测,重组融合蛋白BPE123、BPE275的分子质量分别约为22和31ku,布鲁氏菌免疫动物血清能特异性识别表达的蛋白。【结论】克隆了分泌蛋白BPE123、BPE275基因片段,并成功表达了布鲁氏菌Ⅳ型分泌系统效应分子BPE123和BPE275。  相似文献   
3.
胎衣不下是一种常见的奶牛产后疾病,表现为胎衣未在产后12 h内排出,部分或全部滞留在母体子宫。胎衣不下对母牛的伤害较大,容易滋生细菌,产生的有害物质被母牛吸收后容易引发子宫炎等更严重的疾病,不仅对奶牛的健康造成威胁,同时也会影响奶牛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对一例奶牛胎衣不下的病例,进行临床症状检查、诊断和治疗,先后采用了药物治疗方法和手术治疗方法,并对奶牛患病的原因做出简要分析,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奶牛该病的发病率,为增加奶牛养殖效益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家畜养殖带来的经济效益在国民收入中占据着重大比例。新疆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对农牧民的经济收入起着关键作用。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多种疾病都会对奶牛的健康和产奶量造成重要的影响,其中奶牛产后瘫痪就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以临床实践中遇到的两例奶牛产后瘫痪为例,从疾病发生的原因、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预防该病在养殖场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EgM123基因重组狂犬病SRV9病毒疫苗株,研究狂犬病病毒G基因、细粒棘球绦虫EgM123基因、eGFP基因重组质粒在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效果与蛋白免疫原性,为通过反向遗传学拯救eGFP标记EgM123基因重组狂犬病病毒,制备狂犬病-包虫病二联基因重组疫苗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将已构建的携带eGFP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狂犬病病毒G基因重组细粒棘球绦虫EgM123基因重组质粒(3033 bp)利用脂质体转染方法转染BHK-21细胞,使其在BHK-21细胞中表达出融合蛋白,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SDS-PAGE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Western blotting试验鉴定融合蛋白的荧光蛋白表达、融合蛋白分子量,鉴定其免疫原性。【结果】在转然后48 h可见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通过SDS-PAGE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结果显示,重组质粒在BHK-21细胞中表达获得分子量约为120KDa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将蛋白凝胶转移PVDF膜分别经狂犬病病毒G蛋白单克隆抗体、EgM123多克隆抗体、GFP单克隆抗体分别孵育,均在120KDa处可见抗原抗体结合条带。【结论】eGFP标记的狂犬病病毒G基因重组细粒棘球绦虫EgM123基因重组质粒在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出融合性蛋白,且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
对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新疆农业大学动物中心医院收治的3例乳腺肿瘤病例的诊断、治疗过程进行了介绍,总结了乳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期对犬乳腺肿瘤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马红球菌的致病性和治疗方案。本试验对4匹疑似感染马红球菌的患驹进行临床检查并采集肛拭子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4匹患驹均出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和脓性鼻液等马红球菌病典型临床症状;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分离培养,经PCR鉴定该菌株为致病性马红球菌,使用利福平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用药对感染患驹进行治疗后,其中3匹患驹治愈,1匹患驹因发病初期病情较严重,治疗无效死亡,对其进行剖检,肺部出现典型病变。本试验表明,马红球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严重时可导致马匹死亡,使用利福平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用药对马红球菌病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构建布鲁氏菌分泌蛋白BMEI1069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进行分析,分析该蛋白对胚胎滋养层细胞(HPT-8)细胞因子表达量的影响,本研究从羊种布鲁氏菌(B.melitensis)标准株16M的基因组中克隆BMEI1069基因片段,亚克隆到pMD19-T载体中并测序,构建表达重组质粒pET-28a-BMEI1069.转染大肠杆菌BL21 (DE3)进行诱导表达,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其免疫学特性,用纯化的重组蛋白感染细胞,并检测细胞因子含量.结果表明,获得了pET-28a-BMEI1069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BMEI1069蛋白,经过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的分子量大约是58 kDa,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具有免疫特性,细胞加入BMEI1069重组蛋白后细胞因子IL-1、IL-10和TNF-α的表达均高于PBS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本试验成功表达了布鲁氏菌分泌蛋白BMEI1069,证实其有一定的免疫特性,并且重组蛋白可以影响细胞因子的表达.这将为研究分泌蛋白在免疫逃逸和维持持续性感染的机制方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细粒棘球蚴感染羊肝脏包囊纤维化形成的病理学过程,本研究通过病理组织学、细胞化学和超微形态学的诊断方法,对羊感染细粒棘球蚴后肝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肝组织纤维化和包囊形成过程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原头蚴感染肝组织后病变沿感染组织的血管周围产生,相继出现肝细胞萎缩、变性、坏死;同时病变组织血管壁出现纤维组织分解、血管管壁出芽,增生出的纤维组织伸向周围炎症区域,血管管腔及炎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增生的胶原纤维沿残存的肝细胞周围围绕病变组织,最终形成包囊壁。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释细粒棘球蚴感染羊肝脏包囊纤维化形成的病理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