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40篇
  202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本试验以高淀粉品种晋薯2号、中淀粉品种内薯3号和低淀粉品种紫花白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小区试验.在生育期间,从植株茎叶淀粉含量、单株叶面积、单株干物重、单株茎数和块茎数等方面与块茎淀粉含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其结果:(1)叶片和茎秆中的淀粉含量与块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因此,生育前中期叶片和生育中后期茎秆的淀粉含量,可做为马铃薯高淀粉育种早期选择的生理指标和品质预测的依据;(2)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干物重始终与块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因此,单株最大叶面积和任何生育时期的单株干物重,均可做为马铃薯高淀粉育种早期选择和品质预测的生理指标;(3)单株茎数、单株块茎数与块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故单株茎数、单株块茎数可做为马铃薯高淀粉育种早期选择的重要生理指标和品质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实践证明,在冷凉条件下生产幼健小整薯作种,具有保持种性,增强抗病能力,是保种的有效措施.内蒙古虽属凉冷地区,但7~8月间,白天气温多在25℃以上,且蚜虫迁飞高峰也正在该期.因此马铃薯种性  相似文献   
3.
地膜覆盖和种薯催芽在生产上的应用已较为普遍,为使这两项措施得到更经济合理的利用。我们于1985年和1986年对这两项措施所产生的环境效应、生物学效应及增产增值效果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地膜覆盖主要改善了芽条生长期和幼苗期的土壤环境,促进了马铃薯的提早生育;种薯催芽是使芽条提前发育,促使整个生育期提前。二者对促进早熟,都具有显著的增产增值效果。试验条件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5.
6.
光周期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影响及对激素的调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马铃薯出苗后接受1个月的每日8小时短日照处理并与当时自然光照长度进行比较,研究光照长度对茎形成及内源激素的影响,探讨块茎形成与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短日照处理使块茎形成显著提早,但使结薯数减少,植株茎叶生长受抑,块茎淀粉含量降低;短日照处理使叶片中ABA含量提早增高,GA3含量提早减少,GA3与ABA的比值提早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全生育期,马铃薯丰产群体和一般群体植株的叶片和茎秆非还原糖含量的日变化趋势相同,呈昼高夜低的抛物线式变化。叶片中非还原糖含量始终较低,日变幅不大。茎秆中非还原糖含量及日变化幅度均随生育进程而增大,前期一般群体较高,后期丰产群体较高。各生育时期,两群体植株块茎非还原糖含量及日变化大体一致,基本呈夜高昼低的变化趋势,且变幅较小,其含量均随生育时期的推移而逐渐降低。全生育期,两群体叶片非还原糖含量始终最低,块茎的含量前中期最高,后期茎秆含量最高,其次是块茎,叶片最低。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高淀粉品种晋薯2号、中淀粉品种内薯3号、低淀粉品种紫花白为材料,对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及叶柄的全氮、全磷、全钾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其结果:同一品种内,随生育时期的推移,叶片和叶柄的氮、磷、钾含量均逐渐下降;各品种氮、磷在叶片中的含量始终高于叶柄,而钾在叶片中的含量则始终低于叶柄;不同品种叶片和叶柄氮、磷、钾含量变化与品种的淀粉含量呈正相关。生育中后期相关更显著,而叶柄氮、磷、钾含量与品种淀扮含量达到了显著正相关.因此,生育中后期叶柄的氮、磷、钾的含量是衡量马铃薯品种淀粉含量高低的重要生理指标,可做为马铃薯高淀粉育种早期选择和品质预测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高淀粉品种晋薯2号、中淀粉品种内薯3号和低淀粉品种紫花白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小区试验,在生育期间从还原糖和可溶性糖的代谢与块茎淀粉含量积累变化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其结果:(1)块茎淀粉含量的积累变化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做为马铃薯高淀粉育种早期选择和品质预测的重要生理指标;(2)块茎淀粉含量积累变化与叶片还原糖含量变化呈正相关,故叶片还原糖含量亦可做为马铃薯高淀粉育种早期选择和品质预测的生理指标;(3)块茎淀粉含量积累变化与茎秆、块茎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变化相关性不强,但生育后期与茎秆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乌盟地区主栽品种紫花白为材料,设置5个密度处理,采用通径分析及数学模拟等手段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得到的结果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密度X_1与中薯重率X_7,其次是每株块茎重X_3和大薯重率X_4,无论是相关系数或通径系数或决定系数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计算结果的最优回归方程为: ??=516.4685+803.9325x_1+3.5125x_3+6.26x_4+13.775x_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