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岩层倾向对喀斯特槽谷区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以重庆市青木关岩溶槽谷区顺/逆层坡为研究对象,分析5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裸地(AL)、辣椒地(PL)、玉米地(CL)、林地(FL)、草地(GL)在顺/逆层坡的土壤入渗能力差异,并探讨土壤物理性质对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毛管持水量、黏粒以及粉粒含量在顺/逆层坡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在>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毛管持水量方面,分别为PL与FL的顺/逆层坡差异最大,在黏粒和粉粒方面,CL的顺/逆层坡差异最大,且均为逆层坡>顺层坡。(2)除FL顺层坡的土壤渗透能力低于逆层坡外,其余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入渗能力均表现为顺层坡高于逆层坡。(3)土壤渗透特性在顺/逆层坡均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在顺层坡与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饱和持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在逆层坡与非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粉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发现,顺/逆层坡土壤入渗能力的首要决策因素均为容重,其次分别为>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粉粒含量。(4)对比4种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模型,Philip模型对顺/逆层坡的土壤入渗过程拟合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槽谷区不同岩层倾向的水土流失防治以及植被恢复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准确评价喀斯特槽谷区顺/逆层坡侵蚀坡面的土壤质量特征,筛选出适用于该地区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探析限制其土壤质量的障碍因子。[方法]以重庆市青木关喀斯特槽谷区顺/逆层坡面的5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草地、裸地、玉米地、辣椒地)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Norm值建立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minimum data set, MDS),并通过非线性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和隶属度函数对喀斯特槽谷区顺/逆层坡面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喀斯特槽谷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MDS)包括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和全磷;(2)通过非线性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得出,逆层坡土壤质量(0.519)优于顺层坡(0.451),其中逆层坡林地土壤质量最优(0.653),辣椒地土壤质量最差(0.426);(3)非线性评价方法在顺/逆层坡的决定系数(R2)均高于隶属度函数,因此喀斯特槽谷区更适合采用非线性评分模型;(4)顺/逆层坡侵蚀坡面的土壤质量障碍因子差异显著,仅有全氮为共同的障碍因子。[结论]适当增加草地和乔木林的覆盖能提高喀斯特槽谷区土壤质量,研究结果可因地制宜地为喀斯特槽...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山地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的参数设计对该区域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及产业化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前后田块特征及土壤特性上,缺乏对其最基本工程设计参数的研究。因此,明确山地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参数设计的技术要点对该区域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方法】以重庆山地丘陵区2010—2015年间实施的28个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实地调研,对山地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设计参数及其对耕作田块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1)选址方法:地形坡度在25°以上的区域为禁止建设区,地形坡度在25°以下的区域为有条件建设区,其中,15°以下的区域为重点建设区。在地形坡度6°且集中连片面积在3.33 hm~2(50 mu)以上的区域(类型区A)重点布设条田与缓坡地;在扣除类型区A的基础上,地形坡度15°且集中连片面积在3.33 hm~2(50 mu)以上的过渡区域(类型区B),条田、梯田、梯地及缓坡地均可布设;在扣除类型区A和B的基础上,地形坡度25°且集中连片面积在3.33 hm~2(50 mu)以上的区域(类型区C)主要布设梯田与梯地。(2)工程设计参数:条田、梯田、梯地及缓坡地的田块长度宜分别设置为50—200、50—200、30—200及50—300 m;田块宽度宜分别设置为30—100、10—30、5—20及50—100 m;条田与梯田的田面坡度均为0°,梯地与缓坡地的田面坡度宜分别小于10°与6°;条田及缓坡地的田坎一般均可采用夯砌土坎,但如果其土壤特性不能够满足工程施工要求时,亦可采用条石或块石为主材进行修筑。而梯田与梯地则可分别采用浆砌条石与干砌条石,但如果区域内条石匮乏,其运输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以满足工程稳定性为前提,亦可采用浆砌块石或夯砌土坎。(3)对田块特征的影响:耕作田块修筑工程打破了原有田坎,将原本分散、细小及不规整的田块进行合并与再规划,最终组合形成面积较大的、形状规整的、分布相对集中的耕作田块。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实施后,田块平均规模从0.23 hm~2提升为0.63 hm~2,提升了1.79倍;田块形状指数从18.02降低为10.22,降低了7.80;田块密度从7.09个/hm~2降低为3.35个/hm~2,降低了3.74个/hm~2;田块面积的Moran’s I指数从0.1937提升到0.3501,提升了0.1564。【结论】依据地形坡度与最小耕作田块修筑单元,可将山地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建设为条田、梯田、梯地及缓坡地4种类型,能够显著地改善山地丘陵区耕地破碎化现状,有效地促进该区域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及产业化发展,其工程设计除依据考虑地形、水文及土壤特性外,更应注重就地取材,降低建造成本。  相似文献   
4.
丘陵山区土地细碎化治理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土地细碎度评价指标及计算模型、土地细碎化综合指数GLFIi、不同权重评价方案等方法,探讨了田块修筑工程对土地细碎化治理的作用,提出定量分析土地细碎化程度的新思路,为丘陵山区土地细碎化治理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田块修筑工程分别使7个样区的田块大小、田块形状、田块空间离散性、田块可达性平均提高27%,9%,0.3%,34%,土地细碎整体改善7%~24%.2)利用不同赋权方案评价土地细碎化治理情况发现,田块大小与田块可达性是影响土地细碎化治理的关键指标,在均等、递增、递减、理性4种权重方案中贡献最大,其次为田块形状和空间离散性.基于田块大小、田块形状、田块空间离散性和田块可达性的综合评价模型,对计量评价土地细碎化治理程度具有应用价值;丘陵山区土地细碎化治理,关键在于根据地形地势,因"势"利导,优化田块空间布局和通达性设计.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惠州市兽药行政执法工作的基础上,总结渔政执法过程中养殖类渔用兽药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从加强执法检查、扩大宣传和教育培训等几个方面提出更加有效实现兽药综合管理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保证蓄水池合适的汇水面积和实现最大程度自流灌溉为目标,同时考虑了丘陵地区地形高差的"天然优势",提出了丘陵地区蓄水池选址的方法。在研究区地形数据和研究时段降雨数据的基础上,以保证200 m3蓄水池汇流量和流域作物7至10月份灌溉需水量为目标,通过设置合理的集水工程选址约束条件,利用Arc Gis水文分析、叠置分析及空间查询等空间分析工具筛选出65处适合修建200 m3蓄水池的位置。经计算得到蓄水池平均汇水面积为0.31 hm2,在当地降雨条件下能够保证200 m3蓄水池的汇水量。选址优化后蓄水池能够对流域内近50%的农田进行自流灌溉,较好地实现了保证蓄水池灌溉效用和降低灌溉成本的统一。该选址方法可指导丘陵地区土地整理项目规划阶段不同规格蓄水池的选址,也可为其他类型雨水集蓄工程选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地区黄壤土壤水库蓄存能力及分形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重庆市黔江区喀斯特地区3种典型黄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土壤水库蓄存能力,通过构建2种土壤粒径分形模型对3种土壤的土壤水库蓄存能力做了推导预测。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黄壤土壤水库蓄存能力受到土壤密度、有机质、土壤颗粒和土层厚度的共同作用;以土粒粒径与颗粒数量关系求得的土壤分形维数(D1),以及以土粒粒径与颗粒质量关系求得的土壤分形维数(D2),可以用来推求喀斯特地区黄壤的田间持水率和萎蔫系数;利用土壤粒径分布进行的土壤水库蓄存能力预测,萎蔫系数的预测情况较田间持水率较差,这也造成了无效水库容与有效水库容预测精度比贮水库容和通透库容的预测低。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总结我国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的变化现状,结合国内外研究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的方法,从宏观上阐述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认为造成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9.
刘涓 《农家参谋》2011,(1):47-47
张大爷最近两天由于受凉感冒了,听朋友说刮痧治疗感冒挺不错的,便让社区的医生给他做刮痧。半小时后,张大爷觉得有些心慌,紧接着竟从椅子滑到地上,不省人事。经过半个多小时心肺复苏,老人终于抢救过来了。  相似文献   
10.
谢谦  刘涓  魏朝富 《农业工程》2016,6(5):76-79
山坪塘在田块破碎分散的丘陵地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丘陵地区山坪塘数量众多、分布散乱,且使用现状不良,亟需整治维修。以山坪塘的类型与作用等特征为基础,分析了丘陵地区山坪塘的使用现状,探讨了山坪塘运行的障碍问题,提出了山坪塘建设发展的对策,为丘陵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